Keith Haring 粗線條卡通塗鴉 成性別多元化的平權標誌|人與物
有人說,Keith Haring(凱斯・哈林)是繼達利、畢加索與沃荷之後最有名的藝術家。可惜他在名聲上揚之際不幸染上愛滋病(AIDS),以31歲之齡英年早逝。
Keith Haring 的紐約經歷
1958年 Haring 出生並成長於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小市鎮庫茨敦(Kutztown)。六十年代美國興起反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包括反戰、反核、嬉皮士,影響到七十年代的龐克(punk),但不論是 Haring 父母還是其社區,都對六十年代的反抗運動持保守、頑固的態度,這跟 Haring 的思想格格不入,苦悶的他終於在1978年從近郊來到紐約。當時紐約正經歷去工業化、轉向金融化的過程。
有兩方面的經歷塑造出 Haring 的藝術。首先是八十年代前後逐漸發展紐約內城貧民區文化:以塗鴉(graffiti)、舞動與音樂節拍,佔據「官方的」公共空間,形成朋輩間的網絡。從藝術形式上,Haring 就深深受到塗鴉的影響,他正是以街頭作品出道,走向成名;而從更廣義的風格取向來說,Haring 在紐約感受到這股名為「Hip-Hop」的能量,他的作品中充滿飛舞、擺動的人物,散發的正是這種能量,他將之發展成街頭藝術(street art)。
延伸閱讀——《當代藝術關鍵詞100》:塗鴉藝術突出個人身份特性
Haring 居住的鄰舍與常去的的士高(disco),都是跟拉丁美洲人與黑人打交道,並跟他們發展關係。當時同性戀仍然被妖魔化,作為出身中產家庭、受到良好教育的美國白人,卻希望接觸同性的拉丁裔人與黑人,使他對自己有一種強烈的陌異感與自我意識。及後八十年代美國出現愛滋病,Haring 亦不幸染上,至離世前他都積極透過作品來宣揚安全性行為的訊息。
Keith Haring 的風格、母題與意象
Haring 稱自己受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影響最深,而他自己的藝術的確可以歸為普普藝術(Pop art),我們看 Haring 的作品,都可以直觀地理解與感受。
從小 Haring 父親就教導他畫卡通,並建立粗線條與卡通風格。另一方面 Haring 的作品亦有繼承塗鴉的特性,在其物料、場地與時間條件之下,都適合用這種粗線條寫字或畫圖。Haring 的風格已成為一種廣泛被人認識的語言,他使用漫畫中的動態效果線條,象徵移動的殘影與不穩定,讓人物以至畫面總是像動起來一樣。色彩方面,Haring 大多只用紅、黃、藍、青四原色,簡單線條結合四色顏色,使其作品形象極為鮮明。
可能因為自己是男同性戀者,Haring 只畫傾向男性意象的人與物,包括有陽具的人與肛交行為。數到他作品中最有名的「主角」,則是俯伏在地、釋出放射線的「閃耀嬰兒」(Radiant Baby)、「在吠叫的狗」(barking dog)與「霹靂舞者」(break-dancer)。
「狗」的意象於 Haring 中很常見,它可以是性愛體位中的「狗仔式」(doggy style),而「dog」亦是 Hip-Hop 圈子中的男性(亦會寫成「dogg」,如著名饒舌歌手 Snoop Dogg 就用了這寫法),我們可以視之為結合了他所有關注主題的圖像(icon)。
此外 Haring 亦延伸探討的不同的問題,他會想像人與機器之間的衝突;亦會畫在十字架上的殉道者,他以《聖女大德蘭的神魂超拔》(Ecstasy of Saint Teresa)的方式來理解:犧牲與殉道跟生活的情色、快感與狂喜是一體兩面,因此 Haring 將十字架連著人一起填滿了霹靂舞男孩與吠叫狗,密如迷宮一樣。
Haring 的人生觀與藝術觀
Haring 對生命與對藝術的看法,是緊密相連的。他在《日記》中寫下格言:「忘記你的『偏見』與『誤解』,『只要生活』!」(Forget all your “preconceptions” and “misconceptions” and “just live!”)
Haring 視「生活」為一種機遇(chance),是變化或會突變的、是沒有既定劇本的、是無法量化的,亦是不可重複與短暫的。「生命」屬於所有不能被代表的人(如上述在性取向與種族上的「異類」),因為他們被當作是可棄的、可有可無的、「他者」,甚至是惡魔,簡而言之就是垃圾;這些都必須成為他的指導力量,支配他的藝術道路。至於「藝術」(或「純粹藝術」),Haring 認為它必定是質樸的、非習俗的、原始而粗糙的;他堅持(純粹)藝術只存於對純粹生活的即時反應。
從 Haring 的短暫人生以至他的藝術之中,我們可以見到他實踐了以上的信念。
LGBTQ 平權英雄
Keith Haring 在世時已成名,法國、荷蘭、德國等地都邀請他設展、繪畫壁畫;至 Haring 去世後,他的回顧展覽不絕,在藝術館與展覽以外,不時有時裝品牌推出 Haring 的作品(例如 T 恤)。此後 Haring 初未被藝術界忘記,近年 LGBTQ 盛行,他重新被推舉為性別多元化與平權的英雄。
在我們每次看到 Haring 的圖畫時,可以回想他的時代、他的世界觀與他的奮鬥。
延伸閱讀展覽——巨型《梵高的耳朵》藝術裝置維港展出 梵高割耳或與弟弟婚訊有關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已故美國畫壇大師 Edward Hopper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