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活動注意|西貢橋咀珊瑚受損 環團指潛水易誤觸或年達20萬次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夏天將至,不少人會出海進行水上活動消暑。不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發現,本港熱門潛水地點如西貢橋咀等地的珊瑚出現破損,部份更傷至見骨,甚至有一大片遭剷平,疑與人為活動有關。WWF又向潛水員追蹤調查,每名潛水員每次潛水平均接觸海床10.7次及誤觸珊瑚一次,本港潛水活動盛行,推算本港潛水員每年誤觸珊瑚次數多達20萬次。
WWF今年特別為潛水教練及潛水員推出指引提示卡,列出潛水時保育海洋生物的八個注意事項,包括留意蛙鞋的踢水方向、拍攝時不要以水底生物借力等。WWF又建議潛水新手考牌後,應先到海洋生物較少的沙地上「補鐘」,準備好才到珊瑚區潛水:「如果新手潛水員可以做好呢樣嘢,其實已經減低咗好多對珊瑚嘅傷害」。

夏日熱辣辣,潛水、獨木舟是不少人喜愛的夏日活動。WWF統計指,本港活躍潛水員大約有兩萬人,而潛水活動次數於2020年起急升。WWF去年6月至12月曾招募52名潛水員,在得到芍方同意下,跟隨對方出海潛水,記錄潛水時的行為及對海洋生態的潛在影響。

調查共觀察102名潛水員,記錄到1,088次接觸海床,當中124次更曾直接接觸珊瑚,其餘則為接觸到泥沙及石頭。另外,潛水員手部及蛙鞋接觸海床的次數佔約70%,其他接觸到海床的部位包括手肘、鉛帶、氧氣樽等。調查又發現,隨潛水員資歷提升,接觸海床的次數亦越少,WWF估計原因是潛水經驗越多,或有更好的身體控制。

+5

WWF海洋保育項目經理蘇隽彥相信,大部份市民潛水時接觸珊瑚均是無意,「有啲人以為係石頭,影相果陣用嚟借力。」他指,近年在西貢橋咀等地觀察到珊瑚破損,當中不少是位於近岸淺水位置,懷疑是由水上活動導致。蘇舉例稱,曾記錄到有浮潛人士站在珊瑚上;亦有一大片珊瑚遭剷平,疑由獨木舟船槳造成。

蘇又表示,部份潛水人士租船出海,船家未有留意泊位有否珊瑚就拋錨,惟起錨時或會將整片珊瑚拔起。他解釋,珊瑚一旦崩裂或斷開,很快會有藻類黏上,「基本上都生唔番,已經死咗。」

+3

WWF籲港府2030年前 將30%香港水域劃為海洋保護區

WWF推出全港首套潛水訓練指引卡,當中包括潛水員訓練指引和珊瑚資訊等,有八招提醒潛水員訓練時如何保育海洋,包括扣好裝備才下水,以及勿觸摸海洋生物等,教練及潛水員亦可向WWF索取。

另外,WWF亦根據35名資深潛水員及教練進行的水底調查製作的「橋咀潛水訓練地圖」,當中顯示橋咀島西珊瑚和沙地的分佈,幫助教練選擇合適的沙地進行培訓。

WWF又呼籲政府於2030年前將30%香港水域劃為海洋保護區,並促請政府盡快訂立具清晰目標和時間表的保育方案,以保護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