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六地點曾現珊瑚白化 白蠟仔白化面積曾高達近六成
近年全球暖化令大堡礁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漁護署在2017年委託本地多間院校合作進行香港珊瑚白化及生物侵蝕顧問研究,發現在33個主要珊瑚群落中,有6個地方出現珊瑚白化,白化面積介乎5.9%至57.9%,當中白蠟仔情況最嚴重。
學者估計主要因為這年夏季降雨增加令海水變淡,亦出現生物侵蝕者如核果螺及長刺海膽,但其後大部分已自然恢復,故認為本港珊瑚白化情況未算嚴重,建議設立珊瑚白化通報機制、更頻密監察水質及珊瑚健康狀況。
該份為期18個月顧問研究在本港33個主要珊瑚群落進行主行基線調查,發現大部分群落錄得超過40%珊瑚覆蓋率,當中大網仔最高,覆蓋率近80%;而牡丹珊瑚屬覆蓋率更達40%,整體情況理想。
白蠟仔珊瑚白化面積曾達六成
根據2017年夏季進行的珊瑚白化調查,在33個主要珊瑚群落中,阿媽灣、阿爺灣、白蠟仔、珊瑚灘、橋咀東、橋咀北均出現珊瑚白化,白化面積介乎5.9%至57.9%,當中白蠟仔白化情況最嚴重;而最受白化影響品種包括鹿角珊瑚屬、牡丹珊瑚属及扁腦珊瑚屬,佔白化珊瑚面積逾80%。在183個標記珊瑚中,137個在後續監察(則一個月及三個月後)中尋回,當中96.7%完全自然恢復,3.3%死亡,主要為白蠟仔的鹿角珊瑚。
至於珊瑚為何白化?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浸大生物系副系主任邱建文估計,2017年7月的海水鹽度較前兩年同期(則沒有出現白化時期)低,由正常值3.5%跌至1.9%,令珊瑚的共生藻離開,形成白化。在珊瑚生物侵蝕方面,赤洲及黃竹角海的長刺海膽密度較正常水平高。以白蠟仔為例,2017年夏季記錄異常高密度的核果螺,但其後跟進調查已恢復至正常水平。
邱建文認為,本港珊瑚白化現象並非嚴重,受白化影響的珊瑚群落範圍相對較少,恢復程度及速度理想,但指這是一個預警,隨香港天文台預測極端天氣將日益增加,海水變暖亦有機會加劇白化,影響珊瑚群落。他又解釋,若珊瑚白化情況持續或招致死亡,無法支撐食物鏈及提供棲息地,終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
漁護署明年展開長期監察珊瑚計劃
研究團隊建議,設立珊瑚白化通報機制、在可能出現珊瑚白化的月份更頻密監測水質及珊瑚健康狀況、建立珊瑚苗圃進行珊瑚移植、出現嚴重珊瑚白化地點減少人類活動干擾等。漁護署高級海洋護理主任(東區)周永權也補充,計劃明年展開長期監察珊瑚計劃,涉及具代表性的主要珊瑚群地點,定期為珊瑚「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