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爆名校生食藥增專注力 怒轟:點解小學生要做咁多功課?

撰文:黃卓然
出版:更新:

學童壓力大,精神科專科醫生許龍杰於其facebook專頁指出,與小童病人的家長閒聊時得知,名校生為考試服食「專注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藥物的比率較高。許龍杰斥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透露,他所指服藥的小童,主要是處於「灰色地帶」、病情屬於可吃藥與不需吃藥之間的名校小朋友。自己亦不時遇到類似個案的家長,ADHD小朋友求診時,家長當場痛哭,要求為孩子處方藥物,改善成績。他轟教育制度扭曲:「點解小一至小三的小朋友要做咁多功課?」

醫生指,有家長因為孩子學業成績,要求醫生處方藥物。(Getty Images)

許龍杰昨日(24日)於其個人Facebook專頁指,有小朋友個案家長告訴他,名校學生食ADHD藥物比率高。他接受訪問時說,ADHD是腦部發育遲緩問題,令專注力不足,有些個案會伴有「過度活躍」問題。臨床上部份小朋友長大後情況會有改善。

【苦孩子專頁】怪獸家長扼殺童年 瘋狂學習 焦慮人生有出路?

許龍杰於帖文表示,名校學生服食ADHD藥物比例較高,他表示以上觀察源自家長分享,並未有客觀數據。(許龍杰facebook截圖)

他指出,小朋友若有嚴重ADHD,例如曾經打人,一般都要處方藥物。但亦有不少ADHD個案,病情不算嚴重的「灰色地帶」,即屬於可吃藥與不須吃藥之間。他除了聽聞有家長說,名校生為考試服食ADHD藥物的比率較高,臨床上常見有家長在小朋友求診時會痛哭,指有學校壓力,要求醫生處方藥物。

他說:「不是責備家長,他們都是被迫,甚至已有抑鬱症。」他斥這是教育制度問題,不時有小朋友要做功課至凌晨。他說小孩腦部組織未發育完成,即使強迫讀書也是徒然,感歎:「點解小一至小三要做咁多功課?」他透露,臨床上大概一半「灰危地帶」個案,最終有處方藥物。

ADHD藥又稱「聰明豆」

另一名精神科醫生李德誠指,雖然自己有遇過類似情況,但更常見家長「唔捨得小朋友食咁多藥」,不願意讓真正有問題的小朋友食藥。他說,本港常用治療ADHD藥物Ritalin,是興奮劑一種,俗稱「聰明豆」,對於ADHD治療效果顯著,但有副作用,例如胃口差或休息時間太精神。藥物以外,亦可選擇輔導治療。

至於如何分辨小朋友是否ADHD患者,李德誠說,ADHD病徵是難以集中精神、無記性、終日「遊魂」。常見家長及ADHD患者都會以為他是懶惰。ADHD患者無論如何鼓勵,都無辦法改善問題,「閱讀不到3行文字,已忘記第一行內容」。另外,部份ADHD患者有「多動」問題,如果「完全不能坐定」,無法守秩序,或非單純「孩子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