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衝擊】三機構收最少320個求助 社工:有人拒絕幫助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修定《逃犯條例》的爭議不絕,有人疑因社會陷入僵局而觸發情緒問題。本港數個情緒求助機構均指出,近日有較多年輕人因社會議題出現情緒不穩情況。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表示,近兩星期派出社工到金鐘一帶開解年輕人,當中有24人需要即時協助,情況令人關注,「有情緒問題嘅朋友唔會主動要求協助」,着大眾要留意身邊情緒有別的朋友,及早開解。他又稱,政見不一的家庭要減少正面衝突,家長要表達出「就算大家政見唔一樣,我依然是愛你」的一面。

有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後曾形容自己是「視死如歸」,情況令人擔心。(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94

協助機構:年輕人情緒問題較2014年嚴重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表示,早於今年4月,已留意到有市民因修例觸動情緒問題,涉及10多宗求助個案。他指出,由於大多數需協助人士不會主動尋求意見,因而相信其情況會較嚴重。

曾展國指,近日有社工職員到金鐘及政總一帶了解年輕人的想法,留意到部分人的情緒有異,兩星期前開始外展行動,並為24名有需要的年輕人處理情緒困擾的問題,「今次明顯(年輕人情緒)問題較2014年個次較嚴重,所以都好希望幫到佢哋。」

他指出,資料顯示,20歲或以下的年輕人個案中,女性需協助者較多,而整體自殺個案則為男性較多,「因為男人定型係『強者』,唔衰得,有事不求助,但忍到『爆煲』就太遲,所以要鼓勵求助。」

一名35歲的梁姓男子上月6.16遊行前夕,危站太古廣場平台,掛起橫額表達訴求,惟他危站5小時後墮樓身亡。(資料圖片)

多留意說「有無力感」、「好絕望」朋友

曾展國說,10多歲至20多歲的年輕人,由於荷爾蒙影響行為較衝動,在社會的大是大非事件討論中,其參與者情緒波動更大,因此若發現身邊有朋友情緒有別,就要多加關注,「佢可能會話『做乜都好似無用咁無效果』、『有無力感』、『好絕望』,而情緒低落不欲一言,或突然變得激進,要當『死士』好激進,視死如歸要多留意。」此外,他留意到昨晚(1日)有示威者指「不怕死」而留守爭取,形容這是非常危險,是「被動自殺」傾向,任由別人傷害,情況令人痛心,需要留意。

他表示,擔心一班負面情緒太重的年輕人互相影響,提醒互相支持之餘,情緒上的關心也重要;另外,他建議與子女持不同政見的家長,不要強迫接受大家的意見,必要時減少正面衝突,以書信寫下感受,家人可主動、直接提出「無論我同你的政見唔同,我都愛你的」,以免動氣及做成家中「孤立感」。

情緒太重的年輕人互相影響,成年人要悉時提供協助。(盧翊銘攝)

心理輔導機構:30多人看新聞後感到不安

國際心理救援組織災後心理輔導協會早前開設「救心熱線」,協助被近日受修例示威和衝突困擾的市民,截至今日(2日)有198名市民求助。總幹事杜永政表示, 當中28宗、14%個案本來已有自殺傾向,部分個案涉及與家人的衝突,以及有30多宗是因看新聞而感到不安;小部分則是在示威者經過區域的居民,覺得示威活動嘈吵及對生活不便。杜表示,求助者中有70歲老人,但九成人都是15至29歲的青年。

杜指,有社工留意到,昨天(1日)下午開始發現有愈來愈多人討論「死士」,當中大部分人指「預咗無咗條命」;當中亦有人稱如果死去可換來政府讓步也有價值。他認為這種情緒正在網上蔓延開去,即使社工主動接觸該些市民,也會被拒絕,「佢哋覺得唔使同唔想人幫。」他希望外界減少以「義士」高調地推祟,以免形成反效果。

此外,因《逃犯條例》修定,向晴熱線至今收到近91個求助來電,當中6成出現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