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平權案終極勝訴 終審法院駁回政府就公共房屋、遺產權利上訴
同性伴侶指房委會房屋政策存在不公,同性配偶未享與異性婚姻下配偶的同等待遇,兩名同性伴侶分別就公屋及居屋政策提出司法覆核,兩人均獲裁定勝訴。房委會不服裁決,早前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今日(11月26日)辦下裁決,裁定政府敗訴。
此外,其中一名申請人李亦豪,亦有就《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產及受養人)條例》對同性配偶不公而提司法覆核,並在原訟庭及上訴庭被裁定勝訴。政府亦有就這案提出終極上訴,亦同樣敗訴。換言之,政府在兩案均被裁定終極敗訴。
申請人之一的李亦豪在一封發給其逝去配偶吳翰林的公開信提到:「走到今天,2024 年11月26日,我們的案件終於劃上句號了。我感激法庭肯定你(吳)的苦,肯定你對同志平權的付出。……希望我沒有辜負了你的心血。」
另一名申請人Nick Infinger在得知結果後,感謝其同性伴侶,又指法庭的裁決是認同即使是同性伴侶,也可以相愛。
兩案分別挑戰居屋及公屋政策
就居屋政策案,申請人為李亦豪(代表其已去逝的同性配偶吳翰林)。李和吳在英國結婚後,因房委會不承認同性婚姻,李無法加入吳的居屋單位成為住戶,亦不能於未補地價情況下,獲吳轉讓業權。
公屋政策案的申請人為Nick Infinger,他與丈夫於加拿大結婚,二人均為香港永久居民,隨後以「一般家庭」身份申請公屋被拒。
房委會指公共房屋是珍貴資源
房委會上訴時指,政府政策支持傳統家庭,同時亦要配合政府的人口政策,鼓勵生育。同性伴侶若生育,會較為昂貴和困難,但申請公共房屋的主要為低中收入的市相,異性伴侶生育的機會較大。
基本法定明要延續1997年前的社會福利
房委會又指,《基本法》第36條定明須延續1997年前市民所享的社會福利。1997年前只有異性伴侶能以夫婦名義申請公共單位,故此申請人不可依賴《基本法》第 25 條下的平等權利挑戰政策。
辯方反駁同性家庭亦可育有下一代
代表李的律師卻反駁指,同性伴侶亦可組織家庭,及透過人工受孕或領養育有下一代,若以生育能力作為界線,是不恰當的刻板印象,亦無相關政策排除不能生育的伴侶。他們又認為容許同性伴侶申請公屋或居屋,只會影響異性伴侶的輪候時間。
律政司亦有就遺產法爭議提上訴
就遺產法例的爭議,原本同樣由李的丈夫吳翰林提出,但吳等候聆訊期間身亡,李繼續案件。原審法官周家明認為,遺產條例是要保障死者有道德責任供養他要負責的人,這類人不只限於異性伴侶,故裁定條例違憲。
律政司曾提出上訴,指遺產條例需保障傳統婚姻及傳統家庭,裁同性伴侶亦享有這地位,會削弱傳統婚姻和家庭的地位。但上訴庭認為條例確存在性取向差別待遇,因此駁回律政司上訴。律政司亦有就此案提出終極上訴。
終院認為在海外締結與異性婚姻無異
終院今下判辭裁定政府在兩案均敗訴。在房屋政策案,政府指異性婚姻的夫婦才具有生育能力,相關房屋政策可以支持政府促進人口增長的目標。惟終院法官拒接納此説法,指房委會的首要目標是滿足弱勢社群的住屋需求,又指其政策沒有因異性夫婦是否已經生育或計劃生育,或是否有生育能力而作出不同的對待。
就遺產案方面,終院法官認為在海外締結的同性婚姻,是法例規管下公開作出的承諾,與異性婚姻無異,因此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與異性夫婦均具有同等密切的關係。
就政府指,同性和異性婚姻的差別待遇,是為保持涉及婚姻的法例中「有效婚姻」的一致性。終院法官拒接納,指《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立法目的,與其他婚姻法例有別。因此,政府指稱的一致性並不存在。
案件編號:FACV 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