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缺油」如何治理?
充足的淚水,能夠保持眼睛濕潤,若淚水分泌不足或過度蒸發,眼睛就會變得乾澀、通紅,產生刺痛或被異物壓過等徵狀,例如秋冬外出遇上大風,眼睛會有被刮過的痛感。這些痛感也會導致眼睛產生反射作用,刺激眼水短時間內大量分泌,所以流眼水也是眼乾症的重要徵兆。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眼科專科醫生黃澤銘
眼睛的淚液層(淚膜)可以細分為油脂層、水液層和黏液層。水液層由淚腺分泌,保持眼睛表面濕潤;普遍認知上的淚水分泌不足,醫學上屬於「缺水型」眼乾症。不過「缺水型」眼乾症患者,實際上並非大多數。
淚膜最外面、覆蓋水液的油脂層,作用是減慢水液的蒸發,同樣有助保持眼睛濕潤;而眼睫毛根部的瞼板腺,就是負責分泌油脂。如出現瞼板腺功能障礙(MGD),油脂分泌減少,水液的蒸發速度就會增加,眼睛易變乾燥,是為「缺油型」眼乾症。臨床上,接近70%患者都有瞼板腺功能障礙;亦有一部份患者為同時「缺水」又「缺油」的混合型眼乾症。
眼乾症的成因眾多,例如淚腺功能退化或受到破壞;年紀漸長、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或佩戴隱形眼鏡;也可能與患者本身的其他疾病,例如原發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譬如乾燥綜合症)、繼發性病患如風濕性關節炎等有關。眼科檢查時,病人的淚膜破裂時間(Tear break up time)少於10秒,或淚液試紙測試(Schirmer test)少於10毫米,就屬於乾眼症。
嚴重的眼乾症可會導致角膜受損,甚至影響視野。「缺水型」乾眼症,一般可以人工淚液減少角膜受損,維持眼球表面光滑,但不能根治大部份患者的瞼板腺功能障礙問題。近年,彩光治療(IPL)成為乾眼症的主要治療方案,原理是以脈衝光帶來的光熱作用(Photothermolysis),清除眼瞼毛細血管的發炎介質物,打通瞼板腺,增強分泌油脂能力。
彩光治療過程約10至15分鐘,完成後醫生會把患者瞼板腺的油脂擠出來。手術每月做1次,3至4個月後會見到明顯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不少人士接受激光矯視後,也會按照術後評估和醫生診斷,接受彩光治療,以改善可能帶來的眼乾狀況。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眼乾症,需以不同方法治理,建議患者及早諮詢醫生意見。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