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引入年輕技工同時倡港青大灣區就業 孫玉菡稱未見政策矛盾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勞福局昨(14日)公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預計2028年將缺18萬人力,其中熟練技術人員短缺達6萬至6.5萬。勞福局長孫玉菡今(15日)早在電台表示,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加上年輕人就讀專上教育的趨勢,他們未必願意做技工,因此需要外勞填補缺口,但強調本地培訓是關鍵。

報告亦推算非技術工人2028年短缺,孫玉菡指現有的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已基本上覆蓋26個工種,行業可按其需要提出申請。他表示相關計劃運作兩年後,會適時檢討。

孫玉菡指人力推算重要找出邊向及趨勢。(歐嘉樂攝)

施政報告提及輸入熟練技工,預料有1萬名、目標35歲或以下。孫玉菡今(15日)早在電台節目表示,本地年輕人學歷提高,大多都有就讀專上教育,故不願從事技工。他指本地培訓是關鍵,未來要想辦法令更多年輕人願意入行,又稱外勞只是填補缺口,強調本地就業優先,處理問題要「穩中求進」。

至於非技術工人亦出現短缺,他表示現有的優化補充勞工計劃已涵蓋26個工種,行業可按其需要提出申請。他表示相關計劃運作兩年後,會適時檢討。

他續道,過去兩年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成功令勞動人口增加,但同時有港人退休或離開香港,形容人力市場是「一加一減」。對於是否仍有空間釋放65歲以上勞動力,他表示「最終工作與否都是個人選擇,但政府可做的是提供便利。」

被問到政府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就業,會否與勞動人力不足有矛盾,他回應道,這些人力都會流轉回港,有助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兩者之間看不到有予盾。」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勞聯議員:輸入人力應控制速度和數量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主席、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在同一節目表示,期望政府在統計各行業人力需求時做得更精細,速度和數量都應控制。他指,最近私人發展商減慢工程,影響人力需要。他又說,如果統計數字反映部分工種已有足夠人手,應該適時調整,未必再需要輸入外勞。他建議政府在本地培訓上訂立目標,推動職專教育,「不只靠外勞,多管齊下。」

另外,在女性勞動人口方面,他指25至54歲女性的參與率只有七成,對比澳洲及新加坡的八成或以上參與率低。他期望政府透過增加在校課後託管服務、企業彈性上班安排等,吸引更多女性投入職場。

報告亦提及,2028年「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欠1.8萬人,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在同一節目表示,目前最缺中低層創科人才,例如軟件開發和入門的工程人員,期望政府進一步放寬輸入相關人才,包括容許招聘困難的公司在大灣區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