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插錯喉|醫生質疑醫護違反程序 林志釉憂缺人手致「急住做」

撰文:余月明
出版:更新:

伊利沙伯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61歲男病人周日(16日)換置新的鼻胃喉,後被發現鼻胃喉誤插入支氣管內,病人現時危殆。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今日(21日)在電台節目指表示,用X光片檢查並非標準程序,或因醫護人員有懷疑才會使用,惟檢查後未有確保沒有問題就繼續插喉,又指一般如果插鼻胃喉出現問題,會立即發現。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則表示,雖目前訓練及指相當清晰,但擔心因護士人手不足及工作繁忙問題,令其在處理鼻胃喉時「急住做」,又沒有資深護士做複檢,而令事故發生。

伊利沙伯醫院。(資料圖片)

佘達明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因鼻胃喉材質是PVC膠,用28日後會變硬,故每月都要更換一次,但就存在一定風險,因為會經氣管。而插鼻胃喉本身有指引,如打氣入胃聽診、抽取胃液驗酸鹼值。他指,是次的個案中醫護人員曾經用X光片檢查並非標準程序,他認為醫護人員也是因為有懷疑,才會使用X光檢查,惟檢查後未有確保沒有問題就繼續插喉。

佘達明:無理由兩日先知 (院方)解釋唔到情況

他又指,因為插鼻胃喉並不舒服,如果病人清醒的話,有些病人會自行拔喉,因而有機會插到喉嚨。而一般如果插鼻胃喉出現問題,會立即發現,因為營養奶比水更結,如入肺會立即知道,不應兩日後才發現,估計病人或曾掙扎,指「無理由兩日先知,解釋唔到情況。」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表示,用X光片檢查並非標準程序,或因醫護人員有懷疑才會使用,惟檢查後未有確保沒有問題就繼續插喉。(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亦表示關注事件,指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望病人盡快康復。他表示,插鼻胃喉是常見做法,亦不擔心護士訓練問題,因為是「好常見、好常做」,發生事故的頻率不高。

不過他就提及,擔心因為護士人手不足及工作繁忙的問題,令其在處理鼻胃喉時「急住做」,又沒有資深護士做複檢。是次個案中間隔一整天時間也未有發現問題,在調整的時候沒有發現異常,他質疑是否病人生命表徵觀察上有問題、醫護人員中途有否檢查。他又指,行內皆知護士人手不足,雖目前訓練及指是相當清晰,但人手及工作繁忙的問題或會令當中有粗疏。

他又表示,自己未掌握該病人是否清醒,但如果病人昏迷,而護士未有精確處理,單靠儀器或會出現問題,因病人如不清醒就未能告訴醫護人員身體不妥當,此時就相當依賴醫護人員的細心處理及盡責。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表示關注事件,擔心因為護士人手不足及工作繁忙的問題,令其在處理鼻胃喉時「急住做」。 (資料圖片 / 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