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醫療事故|據悉兩醫生看胃喉X光片未揭錯誤 議員促交代疑點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伊利沙伯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61歲男病人在本周日(16日)需要置換新的鼻胃喉後,並由醫護經鼻胃喉輸注營養奶。病人兩日後情況轉差,醫生隨即為病人急救及安排支氣管鏡檢查,發現病人鼻胃喉誤插入支氣管內。病人現時情況仍然危殆。

據了解,有兩名醫生曾檢查過X光片,當中包括一名實習醫生,惟均沒有發現出錯,記者向醫管局查詢後,獲回覆指需等待根源分析委員會的調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凱欣認為,事件仍然有不少疑點,認為醫管局應該開記招交代事件。

伊利沙伯醫院。(資料圖片)

伊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61歲男病人疑遭「插錯喉」兩日,期間醫護經鼻胃喉輸注營養奶。據現時醫管局的指引,如護士未能從酸鹼測試確保喉管無插錯,即需要等照X光確認位置無誤才可輸注營養奶,而每次餵食時,護士都確保喉管沒有移位,並需要抽取樣本作酸鹼測試。

據了解,涉事護士在6月16日重置喉管後未有紀錄在醫療紀錄中,並未有等待X光片結果則已輸注營養奶,其後雖有兩名醫生都看過相關X光片,當中包括一名實習醫生,惟均沒有發現出錯,直至事發後再翻看X光片才發現可能出錯,而兩日內病人已獲輸注六餐的營養奶。此外,由於該名病人留院時四肢癱瘓,亦無法說話,故即使「插錯喉」病人亦難表現予醫護。

陳凱欣。(梁鵬威攝)

事件至今仍疑點重重,如當日的X光片的結果為何、喉管在兩日內有否移位、護士在每次餵食時有無做酸鹼測試等。有不具名醫護指出,向病人抽取體液進行酸鹼測試,能確認插喉位置正確,這測試一般是「講過信字」,護士做完後不需交叉核對,亦不需將相關結果「留底」,故難以得知兩日內護士是否有曾做過酸鹼測試。

記者曾向醫管局查詢,惟獲回覆指需等待根源分析委員會的調查。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陳凱欣認為,事件仍然有不少疑點,認為醫管局應該開記者會交代事件。她又批評,醫管局已非第一次在晚上出稿交代醫療事故,認為此造法有欠妥善,指醫管局傳訊部在交代醫療事故上仍有改善空間。

她又指,此事很明顯涉及人為疏忽,加上此醫療程序十分常見,如醫管局以記者會形式交代事件,才可給予公眾感受到醫管局重視事件,「而唔係為交代而交代。」

她續指,現時大眾對事發經過不清楚,包括當時護士的工作量為何及病房人手有否不足等,或令前線醫護蒙受不必要的批評,認為公開交代事件有助釐清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