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灣區】港資曲社隨客北移 香港商家留住銀齡資金有計?
銀齡曲友轉赴內地曲藝社練曲,亦有粵曲社因租金平、樂師工資低而隨客北移。業界估計,過去20 年香港曲藝社由一百多間銳減至現時數十間,深圳羅湖曲藝社則由寥寥數間增至半百間。香港粵曲唱家何玉喬早着先機,20 多年前已選擇在深圳羅湖創辦曲藝社,見證邊境商城一個個舖位如何變成港人唱曲自娛的集中地。與此同時,隨着大灣區發展,預料更多銀髮族北上消費娛樂,香港商家有何對策,以留住這筆龐大的銀髮資金?
攝影:鄧倩螢、高仲明
何玉喬在羅湖開設的曲藝社是「第一代老字號」,她憶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羅湖商業城開幕,當時人流稀疏,發展商遂以低價出租舖位,曲藝社亦是其中一個招手的對象。於是,她與幾個香港唱家,分別以數千元月租租下商業城的小舖位開辦曲藝社,吸納深港兩地愛唱粵曲的歌客。
千禧年最興旺 唱局長期爆滿
何玉喬說,不論當年或今天,舖位租金較香港便宜,加上內地樂師工資較低,令羅湖的曲藝社能以較低成本經營。因為唱局收費便宜四成,故吸引不少港客帶同朋友北上練曲玩樂。
她見證着深圳羅湖曲藝社愈開愈多,再擴展到附近不同商廈,並逐漸形成一個具規模的粵曲產業市場。「生意最暢旺是千禧年前後,各間曲藝社大部分的唱局時段都長期爆滿,整個樓層都熱熱鬧鬧。」何玉喬對這段興旺的日子記憶深刻。
現時仍活躍於香港粵曲界的何玉喬說,近二十年香港曲藝社的數目驟減,由約一百多間,銳減至今天全港只剩數十間,並散落在各區各大廈,「門面沒深圳的亮麗,有些隱身住宅小單位,你經過都不知道是曲藝社。雖然這些曲藝社的內部裝修格局跟深圳一樣,設有樂池和唱局,但面積較小,而且不少曲藝社並沒有駐場的樂師。」
何玉喬解釋,在港工作的樂師工資較高,曲藝社客源不足,故難以全職聘用。因此香港樂師幾乎全都是自由身,在多間曲藝社掛號演奏,每月開工的日數不定,「當有曲友預訂唱局,曲藝社才物色樂師上場開工。」何玉喬說,這班香港樂師在唱局伴奏四小時可賺約600至1,000元。
深圳大部分曲藝社均設有駐場樂師。深圳的樂師多固定受聘於一間曲藝社,而且不少樂師從內地其他省份遠道而來,曲藝社多以包食宿的形式聘用,特別是著名劇團或演藝學院出身的樂師,以吸引他們過檔。「就算無客人預訂唱局的日子,樂手光坐『白等』,曲藝社都會支薪。」她說。
內地商人競爭 港資陸續結業
何玉喬表示,2003 年沙士期間,幾乎沒有港人北上練曲,深圳的曲藝社生意冷清,入不敷出,以包月聘用的樂師遂改為底薪拆佣制,這制度一直運作至今。她舉例,一個「頭架」(樂師領手)若一個月為60場唱局伴奏,月入可達一萬多元人民幣。
深圳曲藝社生意暢旺,吸引不少內地商家加入競爭,不少是講流利粵語的廣東人,與港客沒有語言障礙。部分內地商家更曾是曲藝社樂師,跟歌友混熟後自立門戶,帶走唱客。「我們要好勤力經營維繫,多跟客人交流曲藝,才能留得住他們。」何玉喬無奈說,羅湖多家曲藝社幾經轉手,當年幾位香港行家開辦的曲藝社早已抵不住競爭,相繼頂讓結業。目前羅湖的曲藝社多由內地人經營,只剩她和另一個香港老闆仍在邊境口岸開店辦唱局。
本身在香港教唱粵曲的何玉喬,全憑過去累積一班愛唱粵曲的學生,不時組隊北上練歌,令她的曲藝社有穩定客源。「這裏提供一個課後平台,讓他們跟同學交流練習,以及準備在香港的業餘表演。有時我會過來,和他們一同練歌。他們看到老師和同學都聚首羅湖曲藝社,也不嫌路程遠,願意過關上來,覺得這是老師的地方,有歸屬感。當然,他們也是我的客人。」
何玉喬的曲藝社舖位廿多年間數度搬遷,依然離不開羅湖口岸。她說香港租貴人少,邊境附近還是理想的曲藝社選址,方便港人即日來回練曲。前幾年,她亦舉辦短途旅遊團,帶學生往廣東等地表演,順道旅遊,團費實報實銷。她指,不少深圳曲藝社近年把握商機,組織交流團,從中收費獲利,「住宿、食飯和隨團樂師都要錢,是一筆很大的利潤。」
爺孫同樂優惠 鼓勵留港消費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粵曲曲藝社這類「懷舊」消遣活動,今天較難在港生存,惟銀髮娛樂休閒市場仍有無窮潛力。他建議,本地主題樂園或旅行社開辦嫲孫團或爺孫遊,推出年長人士跟孫兒一同本地玩樂優惠,食肆更可推出三代同堂套餐,讓銀髮族偕家人留港消費,「家人始終是長者留港的最大動力」。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梁劍平亦認為,商界要留意銀髮族的消費模式,部分長者相當願意花錢購買高質素的服務或產品。
戲院設長者票 食店售輕量餐
不少香港商戶近年開拓銀髮市場,推出相應優惠。其中,位於九龍灣的「星影匯」戲院,四年前起為65 歲或以上長者提供全日50 元看電影優惠。星影匯市場及項目經理黃曉芬表示,為吸納更多銀齡影迷,數月前更將優惠的年齡門檻降至60 歲,但暫未統計相關優惠成果。此外,戲院跟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編製「銀髮無障礙服務指引」,職員會安排長者坐近走廊位置,方便他們去洗手間,亦會安排他們坐在距離風口較遠的座位。
此外,位於沙田「長者屋邨」沙角邨的金仔米線,亦善用銀髮商機。該店執行董事邱金榮接受社聯調查研究時表示,不少長者認為米線的分量過多,價格亦較高,於是餐廳增設分量較少、定價較低的輕量米線餐。他指出,「舊屋邨的長者也有一定消費力,只看商店能否化為商機。」
社聯總主任(長者服務)梁凱欣指出,該機構一直鼓勵商戶推出長者友善消費政策,應對未來龐大的高齡市場。「未來香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長者,除了醫療服務,他們一樣需要購物、消閒娛樂等日常活動,不同行業的商戶都應考慮,如何提供貼心服務和產品,配合銀齡長者的需要,賺到這三分之一人口的錢。」
梁凱欣表示,不少商場和連鎖店已經改裝設施,如放大招牌和設休息椅,方便銀髮族行逛和購物。她又認為,與其仿效外國設置「養老社區」,令銀髮族在特定地方才能消費娛樂,不如在全港各區設立配合長者生活需要的活動設施。她表示:「我們希望這班銀髮族有舒服的空間環境,平日消費玩樂都有個愉快經驗。」
相關文章:【透視大灣區】深圳消費平近半 銀齡歌友北上唱曲:如後生仔唱K
上文節錄自第136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1月5日)《歌友北上練曲 銀齡經濟北進》。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