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冬菇亭.上】領展逼豪裝 三檔合營力保僅餘的人情味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黃大仙有間冬菇亭英文店名叫「Together」,顧名思義是由三個熟食檔together經營的。好端端一個冬菇亭從前還是三家粥檔、小炒檔和茶餐檔,各有家傳絕活。10年前領匯(現為領展)接管屋邨商戶改革成「一亭一店」,只准一檔能留低並頂讓其餘兩檔來做。檔主苦說家庭式經營根本無法獨力「做到咁大」,三家於是合起來做。
其中一個老闆張仔笑着道來這十年光景,把「Together」發展得甚有規模,過百款粥粉麵飯、鑊氣小炒、打冷或點心應有盡有,話裏間卻念茲在茲父親那個開了半世紀的傳統粥檔。儘管三檔還在同一個冬菇亭守住家業,但變成「Together」,就不一樣了。
攝影:吳煒豪

步出黃大仙地鐵站不久,就看見「Together」的中文招牌「醉和里」,是原本三個檔名「醉記」、「三和」和「利興」各取一字合成的。這是一班小檔戶逆來順受的故事。

屋邨冬菇亭要用意大利防滑磚?

房署10多年前賣掉多個屋邨商場及停車場後,接手管理的領匯在2008年重新規劃冬菇亭。當時張仔與另外兩檔分別賣粥品、小炒和茶記食物,原本一亭三店,領匯要求改為一亭一店,只租予一個商戶。「一係叫我自己將兩個檔位合併做大啲,一係三個老闆一齊做。」最後三檔毫無血緣關係的檔主決定走在一起辦一家冬菇亭食店,生意繼續做,盈虧共同承擔。

老闆張仔甫見記者就找來另一老闆三姐介紹認識。「她是我partner(合夥人)呀,我們一起經營這裏。」他忙了整晚坐下來訪問,開首還是說領匯如何當「媒人」撮合他們三家人。
+7

那時領匯首個冬菇亭翻新工程就選在黃大仙下邨這裏,斥資300萬設置洗手間及冷氣、重鋪去水渠和牆磚,亦要求醉和里重新裝修。「他們(領匯)指定要用意大利那款防滑磚,又說裝射燈好看,我說這種太燦眼,有支射住伙記工作間睇唔到嘢,好難做嘢,唔信你嚟睇下。隔日他拿另一款700幾蚊一盞或1,100蚊一盞的,叫我哋校上去,要裝至少50支,我說很華麗,但太貴我們大牌檔無法負擔。」

廉價就是特色

後來張仔四處找尋廠商選看裝修物料,終找到價錢相宜又合規格的燈泡、檯凳和瓷磚,交上多份證書報告,才獲領匯接納。領匯原意希望張仔的店豪裝一番後,能吸引多些客人光顧,又覺得他們用的防水燈管雖合規格,但看上去好老土,「我話我哋大牌檔係咁上吓。我認同佢哋想裝修得靚啲,但靚得嚟都要符合街坊期望。」

張仔覺得幾檔人多年來家庭式經營,做街坊生意,與領匯管理的商場文化不同,客人來大牌檔冬菇亭是吃地道風味,不管店面華不華麗。以前他一碗粥賣10多元,客人大讚足料好抵食,「服務街坊的熟食檔就是要賣廉價食物。」

三檔合營後仍無法負擔領展開出的裝修要求,除了討論木柱可否舖木紋面,還有林林總總的物料審批:「我說找到一款防水度67的燈管,高過你規定的65,而防滑磚也不一定用你指定的200幾蚊一格意大利磚,我說找到香港出產的,80蚊一格,合規格的,畀埋證書你睇喇。」張仔說。

路邊粥檔變華麗冬菇亭 「我煮唔返父親舊時味道」

張仔的檔原本叫「三和粥檔」。父親1960年代在黃大仙徙置區的七層大廈地下擺檔,做過早市就打烊,地方留給別檔老闆繼續午晚市。後來他們擴張檔位成四乘六呎的大牌檔,由最多兩檯客,延開至十多檯,同樣朝行晚拆。80年代黃大仙下邨入伙,政府興建冬菇亭為街坊提供廉價食堂,粥檔在原來徙置區的大牌檔附近投標冬菇亭這檔位,做到今天的醉和里。

爸爸當年從廣東來港,像鄉里一樣熬粥起家,用上梯撐煲綿粥、石磨米漿造滑滑的腸粉。張仔多年沿用這些古法炮製,至3年前店內粥檔被用作食材貨倉,領匯原本應承裝修好黃大仙街市後,會另闢一角檔位再租予他們儲放食材,但一直沒有下文。

「他們一個檔位能貴價租出幾萬元,自然不肯租給我們擺貨。叫我們一係租到去竹園嗰頭街市,太遠我們運送補給唔切。」當時只有張仔煮粥的位置能騰空儲存食材來貨,他被逼暫停粥檔。如今店內有賣粥品腸粉,由點心部出品,張仔說那碗粥的味道已不一樣。「用煤氣爐煲出來的粥最香,但領匯想我們乾淨、要求轉用電磁爐煮食,味道有點失色。」

張仔認為:「從家鄉秘方煮出來的粥,由爸爸來到香港再煮,味道已不一樣,是港式的。而我現在又無法用爸爸的古法煮粥,更不是那回事了。」

為守家業安然接受改變 家庭經營模式消失

兒時他替爸爸切薑絲、打理店面,中二「讀唔成書」便出來做事。1970年代工廠急聘人手,他時薪廿幾三十做過包裝、雲石打磨,爸爸見他每天做足12個鐘回家又累又辛苦,叫兒子不如回粥檔幫手。結果10來歲的小子做到今天年過50,張仔多年亦沒想過向外闖,一心守住家業。但其實早已面目全非。

10年前與另外兩檔老闆合伙經營,他說合作算是愉快,「不過始終各人做法不同,為減少意見不合,各自的家人已很少落舖幫手。我們都明白以前彼此是鄰檔『相見好』,現在合營『同住難』,也不能再有什麼家庭式經營。」

張仔說當年一直希望向政府或領匯申請合法於室外擺檔,保留大牌檔風味,最終成為香港少有於市區獲持牌經營的露天座。

國際旅客都識「Together」:想做回街坊特色

這幾年領展見食檔生意不錯,認為店址近地鐵,黃大仙又人口密集,根據人口統計百分比,推算每100個街坊應有10人會光顧這冬菇亭,於是談續約時大幅加租。「上一次開價加租五成。我說我們做不住,扳至加租三成才協議成交。」張仔說。「其實業權在領展手上,他們可以隨時說我們違反了什麼商戶規矩,收回檔位不讓我們繼續做。」

「三年又三年(合約),有得做就繼續做。」張仔點着頭說。領匯希望檔戶進一步「緊貼時代步伐」,前幾年開辦「學堂」,邀請張仔也去上食肆管理課程。他為醉和里報名參賽,以爭取曝光率和餐飲界排名;最終在大陸和本地獲選多個獎項,連國際旅客也選為「最喜愛的香港大排檔餐飲名店獎」,稱讚「Together」有香港風味特色,來港旅遊要吃「Together」。

發展「Together」後聲名大噪不好嗎?張仔:「去一個地方旅遊,你會找地道餐廳。但當那裏最原生的特色文化──大牌檔文化已被斬開了,發展成現在的冬菇亭,有點唔上唔落、有點奇怪。我還是盡量想做回街坊特色的,想客人食到僅餘的人情味。」

下集:那麼這冬菇亭的人情味是什麼?請看:【黃大仙冬菇亭.下】隱世良心飯堂 免拮据街坊飯錢:唔使計到盡​

一個冬菇亭能夠怎樣經營,很多時要聽從財團的指示。當年領匯說讓他們一班小檔戶守住家業,三檔人還在這裏,但很多東西已面目全非。

這冬菇亭成為黑夜熱點,亦與街坊交情甚深,張仔近月獲邀擔任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的節目《13夜》其中一集嘉賓,分享深宵食堂的趣事:
《13夜》(13 Night's Life)
播出日期: 2018/1/8至4/8(逢星期日)
播出時間: 晚上10時至11時
播出頻道: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AM621
可於港台網站(ptc.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Mine收聽直播或重溫節目
節目專頁:http://www.rthk.hk/radio/pth/programme/p0444_13nights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