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新人】老人家居搞大裝修 社企助開家庭會議傾方案

撰文:謝慧心
出版:更新:

隨著年老行動不便,或一場大病後家裡多了輪椅拐扙醫療儀器,家居改裝在所難免。只是在香港,切合長者需要的裝修服務,以往未必為人注意。
兩年前,幾個來自不同專業的年輕人創辦社企「長屋設計」,專門提供長者家居裝修服務,打開新市場,他們邊學邊做。裝修這單「家庭大事」交到他們手上,與家庭和長者商議裝修方案,有時是資訊傳遞者,或是調停者——「傾裝修」去到最後,原來談的不只是金錢用料設計,而是如何做到恰到好處的幫助與尊重。
(編按:面對人口老化,長者服務的需要愈來愈殷切,近年亦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在不同的專業範疇,為香港的長者構建更理想的生活環境。「護老新人」系列將陸續走訪他們,了解他們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及創意,讓長者服務再不一樣。)

扶手的誤會

裝修是最令人頭痛的家事。為了家中長者的安全或醫療需要而做裝修,便多加一重技術難度,還要顧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社企「長屋設計」聯合創辦人鄧子傑想起有這樣的一個個案——

家庭商議廁所改裝工程。婆婆因腳力不足,從前洗手間加裝過扶手以免洗澡時滑倒,但後來,十幾歲的孫女天真地問了一句:扶手有點阻位置,可否拆走?婆婆答了「可以拆」。原來當時她內心獨白是:若答不可以,她會覺得我身體弱?我豈不是要入老人院?但自此,每逢濕涷的日子,婆婆都不洗澡,為的是避免要跨過那個再沒有扶手的浴缸。

扶手除了凸出於牆身,也可與傢俱結合,美觀性與實用性兼容。(龔嘉盛攝)
「長屋設計」聯合創辦人鄧子傑認為與長者談論家居裝修,表達需要有技巧,避免讓長者感覺自己是家人的負累。(龔嘉盛攝)

兩代溝通

「自此之後,我們好著意去理解如何處理兩代需要這個課題。」鄧子傑與拍檔們成立「長屋設計」,提供長者家居設計與裝修的服務,以往香港這個市場不為人注意,但家庭卻面對實際的困難,就如他們其中一個創辦人的經歷──家有重病患者,職業治療師提出家居改裝的建議,最終家人找不到裝修公司願意接這工程,「行家覺得麻煩,要看醫務報告來做,與行內做法不同。」職業治療師畫圖建議扶手位置、擴闊門口等等,行內工人不理解,「由建議到施工可行性,都要業內消化。」

現時他們的團隊除了有室內設計師和電腦程式員外,也有合作的護士與治療師,希望將長者的醫療需要「翻譯」為裝修設計的方案,改善老人家的生活環境。現時他們接過的個案,不少來自社工或醫護人員的轉介,以自置物業為主,包括居屋或私樓等。

鄧子傑說最初定位為低現金流而有資產的長者群組,「我們留意到政府給自置物業長者的四萬元維修基金,但其實四萬做不了什麼;而且政府在整個過程中有規限與數期,令企業好難scale up下去。」他又指,這群組對裝修價錢較看重,「長者設計的元素會在cut cost的過程中被減走,去到最後做出來好似變為純粹維修。我們有點不想如此發展下去。」

+1

家庭會議的說話技巧

現時會尋求長者家居裝修服務的家庭,最常見是長者大病一場後,因身體狀況改變而需要改裝家居,另有少部分是退休前的預備。通常裝修費用都由子女或長者一同分擔,他們會相約召開家庭會議,討論裝修方案,這是最關鍵一關、也是最難的一關——要說服老人接受自己身體的變化和相應的裝修方案,要步步為營。

曾有家人說了一句話「咁改你第時用輪椅都冇問題囉」,把老人氣得滿臉通紅,掉物落地說「邊個話我要坐輪椅!」,不歡而散。鄧子傑慢慢揣摩一些跟老人談論其病情與身體衰退的方法。「從關心的角度出發較好。有時子女太擔心而講的話,是老人家不會接受的。但若換個說法,『個地平咗,你都冇咁易跌倒啦』,同樣的意思,不同的演繹,決定那句話的效果。」原則性是:家人會不會令老人家覺得自己變為負累與負擔。

公共設計需預視老年化社會所需

這兩年,鄧子傑有機會到訪不同的長者家居,視察其居住環境與構思改裝需要。「有些家庭的環境,令老人生活得幾唔舒服,但好多時礙於老人家不想煩到子女、不想花很多錢,便會在危險的環境中生活。」想盡量避免到老人院生活,是主要原因。他認為,以往本地房屋使用浴缸、屋內有走廊、通道與門口狹窄,都是長者面對的問題,但情況已在改善中。

「香港的公共設計未必最貼心,但新建的公屋已做得更好,如預留的通道比例會更合理等,這是比以前更認知老年化社會來臨時的所需。」如何因應老人個人的疾病需要而作個人化的改裝,是他認為未來要探討的方向。

「長屋設計」對一個獨居長者的單人公屋單位的設計構想。(龔嘉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