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未建功先掀搶購潮 打了就一了百了?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一整年,不同國家的藥廠先後研發出疫苗並投入生產。疫苗的安全性、能否有效遏止疫情仍是未知之數,但卻在全球引發一輪搶購潮,當中牽涉到公平問題,連世衛亦多次就此發聲。
香港政府早前亦引入數款新冠肺炎疫苗,但仍未有詳細的接種計劃,市民對於打或不打,亦各有疑慮。過往例子可見,疫苗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次新冠疫情影響太大,逼使藥廠把研發過程大大縮短,雖有數據支持效用,卻難免令接種者無法安心。

【科技.未來】病毒變種成為常態 疫苗仍有效嗎?

去年末,正當多國展開疫苗接種計劃,新冠肺炎疫情卻進入了另一階段。聖誕前夕,新冠病毒(SARS-CoV-2)變種(variant)開始在英國肆虐。不久,南非和巴西也各自出現其他變種。這些變種傳播力更強,現時已經迅速蔓延多國,期待已久的疫苗還會否有效?科學家有沒有辦法預測病毒變種?一年過去,疫情持續,我們是否愈來愈接近去年一些專家所預測的未來,將要與這病毒永久共存?

科學家推測這些變種的出現有兩種可能。一種假設是,病毒在免疫功能較弱的人體內演化,逐漸學會逃逸(escape)出抗體對它的辨識。另一個可能是,就如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學系主任Wendy Barclay指出:「疫情已爆發一年,在某些地區,自然免疫的密度已經足夠,具有適應性優勢的變種……有較大可能出現和傳播。」意即愈來愈多人已受過感染,因而受到某種水平的抗體保護,給予了病毒演化壓力。傳播力普通的變種愈來愈難找到可感染的新宿主,而演化出有助傳播的突變的變種就有可能成為主流。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983

各國須摒棄「疫苗民族主義」 共同推開抗疫「第二扇窗」

去年1月31日,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國際專家小組的同意下,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當時,他就指「這個宣示不是因為在中國發生的事,而是因為在其他國家發生的事」;而WHO亦發表聲明呼籲「所有國家都要準備好遏制疫情」。

一年過去,截至上周日(1月31日)全球累計染病人數超過一億、死亡人數也逾220萬。而就在前兩日,譚德塞再次發話:「一年之前,我說過世界有一扇『機會之窗』去防止新病毒的廣泛擴散,一些國家聽從,一些則沒有。如今,疫苗給予我們另一扇機會之窗去控制疫情大流行。我們絕不能浪費它。」他警告:「疫苗民族主義可能會達至短期的政治目標,不過它最終是短視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譚德塞口中的「第一扇窗」,大多數國家都與之失諸交臂,只有諸如中國內地、台灣和新西蘭等少數國家或地區能夠有效遏制境內疫情。它們遏制手法雖有不同,卻同是「隔離措施」的各樣變奏。各國之失,不在於沒有對策,而在於沒有決心有效執行對策。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984

【新冠肺炎】疫苗來了 疫情挑戰卻揮之不去

截至周日(1月17日),全球50國已有約4,000萬劑新冠疫苗接種到民眾體內。除了歐美藥物監管機構認證的輝瑞、BioNTech、莫德納等超過九成有效率疫苗外,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合作的疫苗已獲得英國和印度批准緊急使用;而來自中國的科興疫苗亦在土耳其、印尼等國開展接種活動;早前被指過早獲批的俄國「衛星-V」疫苗亦料在下月正式向歐盟機關申請批核;還有多款來自世界多國的疫苗正進行第三階段測試或已局部獲准有限度使用。隨着疫苗出現,疫情告終似乎已在預期之內。

然而,即使有了安全有效的疫苗,要想杜絕疫情,還需要滿足至少三個條件。首先,疫苗需要在被接種的人身上產生能夠切斷病毒傳播的免疫反應,而且這種免疫反應需要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來防止再次感染。其次,公共衞生官員需要確保有足夠多的人獲得疫苗,使病毒不能在人口中繼續傳播—科學家估計,為了保證「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大約需要60%到90%的人對病毒有免疫力。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不進行接種運動,否則病毒可能會存活並再次爆發。第三,有機會獲得疫苗注射的人需要「把握機會」。近年來,麻疹的死灰復燃就顯示出,哪怕是一小部份人拒絕接種疫苗,也可能會導致以前認為已經被消滅的疾病復現。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947

新冠肺炎|訂購新冠疫苗慢十萬拍 港府抗疫跌入平行時空

新冠肺炎疫情峰迴路轉,香港現正經歷「第四波」爆發,連續多天出現近百或過百宗新增確診個案。全球對新冠疫苗翹首以待,在內地、澳門、日本、英國、德國及俄羅斯都已着手執行採購及接種計劃之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終於上周三(12月2日)表示,政府初步構思全港免費接種疫苗,並已預留資金訂購疫苗。實難想像,打了近一年的抗疫戰,特區政府仍然未懂先發制人,如今反應之慢,彷彿身處「平行時空」,無法與現實對接。

陳肇始引述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預計疫苗明年面世,但供應有限,相信最快要到明年中、後期,才可進行較大規模接種計劃;當疫苗到港後,將會優先為醫護、長者及長期病患等高風險群組接種,預料涉及300萬人。她又強調,疫情屬公共衞生緊急事故,容許使用任何經證明是安全及有效的疫苗,衞生署與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將會優先處理新冠疫苗的註冊申請,加快審批程序,當局亦不排除必要時進行緊急立法。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599

政府懶理 港大擬自設工廠 專家籲港產疫苗納入特區戰略儲備

新冠肺炎疫情未止,冬季流感高峰將至,全球疫苗供應緊張,長期依賴外部市場的香港自然也不例外。問題是,「疫苗荒」年年「如約而至」,但特區政府既沒吸取教訓,也沒怎樣推動港產疫苗的研發和生產,減少對外依賴。參與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香港大學首席創新總管兼校長資深顧問何亦武接受《香港01》專訪時透露,由於香港沒有疫苗工廠,對科研進度造成很大障礙,故團隊正與民間投資者磋商,利用閒置土地設廠,希望港府加以重視。他呼籲把港產疫苗納入特區戰略儲備,藉此發展戰略產業、培訓科研人才。

《香港01》曾致電全港十五間集團式診所,只有兩間仍有流感疫苗存貨,而聯合醫務中心早已斷貨,而且補貨遙遙無期。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認為,因為多了部份從不接種的人群,今年流感疫苗需求比以往高兩倍,預料目前至少短缺三萬支。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3254

【科技.未來】疫苗競賽白熱化 供應挑戰正在後頭

雖然至今仍未有任何核准予人類使用的mRNA疫苗,但當前的疫情給予了它一次寶貴機會。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其mRNA疫苗從研發到3月16日展開第一期臨床試驗,僅花了63天。Moderna已於上月27日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共3萬人參與。同一天,美國藥廠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和中國復星醫藥合作的mRNA疫苗也宣布將在美國、巴西及其他幾個國家進行第三期試驗。

這些疫苗的研發之所以進展快速,在於它們的方法有別於傳統疫苗。mRNA疫苗要注入的並非病毒或其蛋白,而只是製造這些病毒棘蛋白的遺傳指令。這些新疫苗平台一經證實安全,開發者只須因應不同病毒改變DNA或mRNA的編碼即可,所以,理論上可以更快製成接受測試,還可以更靈活和持久地對抗容易突變的病毒。美國畸形兒基金會醫療及健康總監Rahul Gupta認為,這也可能從此改變其他疫苗的生產方式,「我們可能正要見證一項百年未見的新技術誕生。」

科研或許只是這場疫苗競賽的第一回合。即使能夠證明疫苗有效,要向全球生產、供應和分配疫苗,可能是更大的考驗。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2960

【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已爭崩頭 公平分配說易行難

從各國的動作可以看出,各國都在自謀出路,尚未就疫苗上市後如何分配達成共識。在這方面連WHO也「缺席」,既沒有國家同意讓它參與分配,也沒有國家讓它制定出一個分配方案。即便有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關注最不發達國家的訴求,可它援助的主要指標是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最不發達國家未來接受疫苗恐怕也要有先後之秩序。未來的局面會不會變成「富國優先免疫,而窮國只能苦等」?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2839

【新冠肺炎】疫情新常態:如果最終也沒有疫苗?

「對於一些病毒,我們仍然沒有疫苗。我們不能絕對地假設疫苗終將出現。」向來對新冠病毒疫苗不太樂觀的倫敦帝國學院教授、世界衞生組織(WHO)特使納巴羅(David Nabarro)上周一(5月4日)在媒體面前再次警告世人。「所有社會都必須準備好視新冠病毒為長久威脅的防衛能力,以及在病毒之間進行社交與經濟活動的能力。」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2353

【科技.未來】從疫苗研發競賽跑出 領先者面對什麼挑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一直被視為解除社交禁令、經濟復蘇、回歸正常的長遠希望。上周似乎傳來了好消息,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宣布其首階段人體測試結果正面。中國團隊和英國牛津大學都已有初步進展,現時全球更共有過百項疫苗在研發之中。到底這些疫苗分別採取什麼方法防禦新冠病毒?它們距離面世有多遠?又會面對什麼挑戰?

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自1月揭曉約兩個月後,Moderna的mRNA-1273候選疫苗成為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研究。這間公司上周公布涉及45人的第一階段試驗中期數據,令其股價一度升至80美元的歷史高位。Moderna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目的,僅為確認疫苗安全而非測試功效,不過仍可從測試結果一窺疫苗治療患者的潛力。這測試自3月開始,至今仍進行中,預計最多招募105人。參與者會接受兩劑25微克或兩劑100微克疫苗,兩次注射相隔四星期;又或接受單次250微克疫苗。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2419

【科技.未來】疫苗研發姍姍來遲 只能預防下次爆發?

另一些科學家正與時間競賽。在新型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公開後,各實驗室爭相設計疫苗,以新的方式加快研發。2017年在達沃斯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流行病防備創新聯盟」(CEPI)正資助免疫療法技術公司Inovio、藥物開發商Moderna和澳洲昆士蘭大學三支團隊,以快速反應平台(rapid response platform)研發新型肺炎疫苗。

傳統上,製作疫苗需要病毒的樣本,科學家一般會用化學劑把病毒滅活再放進疫苗。已滅活或經削弱的病毒注射到人體後,免疫系統能記認病毒抗原(antigen),當病毒再次入侵時就能誘發出快而強的免疫反應。相比以往直接注射抗原到人體內的做法,新方式研發的疫苗把指令以RNA或DNA形式傳送至體內,令身體自行產生病毒蛋白,從而誘發免疫反應。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2110

更多有關新冠肺炎疫苗的深度報道,請訂閱《香港01》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