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藥劑師.三】院舍執藥立立亂 藥劑師可如何「撥亂反正」?

撰文:林立勝 陳琬蓉
出版:更新:

在社區之中,每名長期病患長者普遍需服用五種或以上藥物,具有多重用藥的複雜問題,特別以居住在安老院舍需要他人照顧的長者尤甚,更需多加關注用藥問題。但現時法例並沒有硬性規定每間院舍需要聘請配藥員或藥劑師,專責處理院舍長者用藥事宜。社區藥劑師作為藥物「守門人」,可以以甚麼形式為院舍長者的藥物把關?(此文章為《社區藥劑師》系列報道三之三)

院舍長者多數需要他人照顧,所以處理藥物的任務,便落在了保健員身上。(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香港人口老化速度急遽,未來廿年更是「三人行必有一老」,當中更不乏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與一般在家安老相比,院舍長者普遍有多重用藥的特性,並需要他人照顧,不太可能自行處理複雜的用藥事宜。因此,處理院舍長者藥物的重要任務,便落在照顧他們的保健員身上。這群保健員除了處理日常護理事宜外,亦需為院友填寫藥歷、分派藥物,並「三核五對」。

在處理藥物基本流程上,社會福利署雖然有指引讓護理人員跟從,但實際處理中,無論是院舍的藥物儲存、長者用藥的臨床照顧、藥物管理的建立等往往未如理想。現時法例並沒有硬性規定每間院舍需要聘請配藥員或藥劑師,專責處理院舍長者用藥事宜,故院舍保健員只是負責執行處理藥物的相關角色,卻難以為藥物問題主動把關。

蔣秀珠從觀察所得,發現院舍普遍處理長者的藥物藥理紊亂。(歐嘉樂攝)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約在十年前與社署推出安老院舍「到訪藥劑師」試驗計劃,藥劑師到院舍除了重點為長者服務外,保健員亦是重要對象。藥劑師會為院舍長者檢視藥物,並為院舍處理藥物模式建立「規範」,包括協助使用電子藥物記錄系統、教導院舍員工整合藥歷、儲存及使用藥物的正確方式等,期望保健員正確執行,防止長者因藥物問題再度入院。計劃至今約有100間院舍參與。

有份發起計劃的資深藥劑師、藥學服務基金主席蔣秀珠指,院舍長者往往會在公立醫院、私家診所等地方多處看病,加上自身未必有能力處理繁複的藥物事宜,所以院舍「整合用藥」的角色特別重要。她形容院舍處理病人藥物及藥歷等普遍「立立亂」,無甚章法,甚至偶有出錯,「院舍普遍用手抄或Excel的方式處理病人藥歷,不時會出現『走漏』的情況,例如10毫克抄成1毫克;更甚者會因為藥物記錄混亂而導致長者重複服用。」

藥劑師以吸入器舉例,指出保健員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藥物會浪費藥物之餘,亦會令長者健康惡化,需要有人把關。(歐嘉樂攝)

錯誤用藥的另一可能原因是保健員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藥物。曾任院舍到訪藥劑師的鄧樂詩舉例指,患有哮喘及慢性肺阻的長者,需使用壓縮吸入器吸入噴劑,但若缺乏「手把手」的觀察與教導操作,長者健康可能反會變差。「使用Inhaler(吸入器)有許多步驟,公立醫院的藥劑師可能沒有時間詳細講解。不清楚的保健員,便可能沒有將藥物噴劑『上實』,導致老人家只是吸空氣。」她表示,這不但令長者健康受損,亦會造成藥物浪費。「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服藥,情況便沒有改善。覆診時醫生會因此再開新藥,舊藥便全部浪費,但保健員繼續未糾正使用方法,便造成惡性循環。」

藥劑師到訪安老院舍為員工「執漏」,以確保照顧長者的保健員跟從一套良好的藥物管理規範,掌握正確用藥知識。蔣秀珠指,在院舍層面,藥劑師不僅是對保健員傳遞知識,更是教授技巧。「如果只講一次,員工轉眼間便會忘記,就像藥劑師為病人作單次輔導一樣。所以一定要在此之上,為員工提供培訓及考核,才能讓保健員學以致用。」

曾擔任院舍到訪藥劑師的鄧樂詩指出,保健員在處理較為複雜的長者藥物時,需要「手把手」的觀察與教導操作。(歐嘉樂攝)

社署「檢視院舍實務守則及法例工作小組」,於上年開始檢討多年未有修訂的院舍最低人手要求,有關注團體呼籲應規定每個持牌安老院舍設駐院藥劑師,但從實際角度考量,本港現時有近七成安老院舍為私營院舍,在營運及資源上,未必每間院舍也能負擔聘請藥劑師的費用。那麼,如何在院舍用藥安全及成本效益之間做出平衡?

蔣秀珠指出,院舍可用「時數」作為單位,按需要聘請藥劑師。她以到訪藥劑師的模式為例,現時一個約200人的安老院舍,平均每月需要藥劑師到訪服務12小時,平均每星期三小時。她認為方案豐儉由人,亦能確保院舍藥物有基本把關。

蔣秀珠則指院舍可用「時數」為單位,確保每名院舍長者一年內獲得最少兩小時的檢視藥物服務,舒緩護士壓力外,亦能為保健員提供培訓。(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她承認聘請全職藥劑師確實會為院舍營運構成負擔,尤其是中小型的私營院舍。「不要說每間院舍一個(藥劑師)啦,就算0.5個都不切實際。」因此,她從實際操作上建議,如果檢視小組修訂藥劑師的最低要求,藥劑師在院舍的服務時數,可以考慮每名院舍長者一年最少獲得兩小時服務,三年內則要求長者平均每年最少獲得四小時,如此一來,藥劑師便能夠在院舍內為保健員提供用藥培訓,以及紓緩護士在管理藥物的壓力。

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認為,藥劑師主導模式應逐步擴展至社區藥房為病人提供服務,疏導原本集中在醫院處理的藥劑服務。(龔嘉盛攝)

社區藥房何去何從

上文介紹了三種藥劑師「走出去」社區發揮功能的模式,但要加強社區藥劑師的職能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坦言,任何醫療專業發展均需要長時間,「以前沒有足夠藥劑師,現時有足夠人手,可以實踐以往做不了的事情。」他解釋,由最早期的藥物管理、配藥,藥劑師一直以來偏重於在醫院為病人服務,擔當支援醫生的角色,但近年起了變化,藥劑師職能日益受到重視,如現時有臨床藥劑師檢視及給予醫生建議。部分公立醫院更出現藥劑師主導的「薄血藥診所」,直接為有心房顫動的病人調校及更改藥物,安排抽血檢驗或做即時凝血指數測試。這種藥劑師主導模式可以逐步擴展至社區藥房,為病人提供服務,疏導原本集中在醫院處理的藥劑服務,進一步減輕公院醫生工作量。

黃志基認為香港的社區藥房可循多個方向發展,例如可直接與藥廠聯繫,協助自資癌症病人獲取所需藥物。此外,社區藥房若有護士協助,還可大力推動針劑服務,甚至為老人院建立完善的藥物管理系統。針對病歷問題,他指英國現時醫生處方同時會上傳至病人用藥伺服器上,藥房的藥劑師獲得病人授權後,便可以下載病人的用藥紀錄,他相信香港最終也會向這方面邁進。

黃志基認為香港的社區藥房可循多個方向發展。(歐嘉樂攝)

社區藥房該何去何從?本次專題介紹了三種藥劑師「走出去」社區發揮功能的模式,但要加強社區藥劑師的職能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重溫【社區藥劑師】系列文章:

【社區藥劑師.一】長者服藥三謬誤 檢視藥物捉錯漏【社區藥劑師.二】配藥藥輔前後線 公院藥單怎「外判」到社區?

上文節錄自第16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0日)《藥劑師「走進」社區模式初探》。

重溫《香港01》周報有關藥劑師的專題報道:【藥劑師.一】醫生左膀右臂豈止配藥 人手過剩公院反做無停手?【藥劑師.二】未能善用職能 難以為爆煲公院紓壓【藥劑師.三】藥坊藥行分不清 藥物教育需重視【藥劑師.四】發揮職能需賦權 醫藥分家討論卅載為何淪空談?【藥劑師.五】毒藥監管落後守則形同虛設 難以促成專業自主【藥劑師.六】獨立處方難推 藥劑系講師:仿英針對病人群或可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