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踢】李小龍招牌腳法拆解 不止是電影動作更是實用招式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提起李小龍踢技的話,大家通常馬上會想起,他那標誌性的踢擊動作——側踢(Side kick) 。經過李小龍的推廣後,側踢旋即在全球風靡一時,成為年青人爭相模仿的踢技。其實近年側踢在MMA界中,亦愈來愈見普遍。今天武備志跟大家介紹一下側踢的動作特性 。

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簡而實用」的前踢,其實近年還有另一種十分實用的直線踢擊在MMA中興起——側踢(Side kick) 。側踢常見於各種傳統武術中,如空手道、中國武術、法國踢腿術等等。

說起側踢,大家都會想到李小龍,確實這一個技術如此有名,有這麼多人模仿也是受惠於他在銀幕中的展示。而經過數十年不同武術家的練習與研究,側踢技術也有很多精細的改變。

在專注踢擊的WT跆拳道比賽中,由於電子護具興起,在近6年左右,選手開始在搏擊中策略性密集地使用側踢技巧。

在踢擊系統上,側踢上接前撐踢(Push kick)和前踢(Front snap kick),下接後踢(Back kick)和跳躍側踢(Jump side kick),是直線踢技其中一個重要分支。因為它在前踢的基礎下,加入重心腳旋轉,令髖部擺動幅度增大,以釋出更大力量。

傳統的教學中,側踢需要明顯的提膝及摺腳動作,以收縮大腿肌肉,讓踢擊像彈簧一般反射出去。而新式的側踢和泰拳的側撐(Side Teep),則省卻了多餘的踢擊預備動作,讓踢擊變得更快。詳細分類及教學將另文交代。

點擊觀看相關文章︰

【前側踢】技術解構:三種踢擊的切入角度
【前踢】技術解構:踢擊特性
【Axe Kick/下壓踢】搏擊運動中的下劈表現
【勾踢的動作特性】為何空手道跆拳道常見 MMA卻十分罕見
【三日月踢Mikazuki Geri】半前踢半旋踢 能繞過防守的踢技

 

▍​側踢在現代搏擊中的歷史︰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oMlrq6)

李小龍在《猛龍過江》中使出了側踢。(影片擷取自:YouTube
 

側踢的動作較前踢複雜,尤其在重心腳旋轉及推髖發力方面,更是難倒不少習武者。正如前文所述,因為側踢的預備動作較大、較慢,所以在早期的搏擊比賽中甚少出現。在六、七十年代,側踢經由武術家李小龍推廣後,廣泛流傳在世界各地大街小巷,成為年青人爭相模仿的踢技。可是,側踢的效用並未廣泛應用在其他搏擊運動中。

 

Cung Le經常在比賽中使用側踢。(影片擷取自:YouTube

MMA方面,在門派氣息較重的初代UFC中,間或有選手會使出側踢,但只作干擾對手之用。要說到有系統或標誌性地使用,可能要去到2006年的Cung Le了。他擅長以前腳側踢打擊對手,或以前側踢作為背旋肘擊的部署。其後,再由擅長Oblique Kick的Jon "Bones" Jones發揚光大,他經常用前側踢狙擊對手膝蓋。直至最近數年,側踢的身影已不時出現在八角籠中,更有不少以擅長側踢而聞名的UFC拳手,如Stephen "Wonderboy" Thompson 、Northcut "Super" Sage 、Holly  "The Preacher's Daughter" Holm等。

 

▍側踢的應用位置與距離

Yair Pantera Rodriguez是其中一位以踢技為主的選手。(影片擷取自:YouTube

為減少髖部轉動時間,一般後腳側踢會以正身為主。而一般前側踢則以側身為主,為求減少轉髖時間,以最快速度進行打擊。但其實亦有另類側踢踢法,令在正身時亦能隨時以側踢踢擊。(另文會詳細說明)

由於側踢在踢擊時,髖部處於完全扭側的狀態,所以跟髖部微側的前踢相比,側踢的踢擊距離要遠得多。

後腳側踢時,踢擊腳需從後方移動到前方,並把髖部扭動180度,再加上摺腳,然後才踢出。它的準備動作較大,其運動軌跡亦較長,所以較易被對手作出反應。因此在搏擊中,後腳側踢甚少作為進攻腳法,而是作為追擊腳使用。

反觀前腳側踢,由於速度快,攻擊距離遠,故不時被用作截擊或防守腳法使用。若配合踏步使用,更可造成不錯的遠距離打擊效果。

 

▍長距離的直線腳法

髖部扭側角度跟踢擊距離的關係

側踢的攻擊距離廣,主要是在於其接近完全側身的踢擊姿勢。一來,側身可把髖部完全扭側,用盡髖部的長度,增加踢擊腳的攻擊距離。而正身前踢時,髖部通常只會扭斜。二來,髖部扭側可用盡雙腳髖關節張開的幅度,利用重心腳伸展,增加踢擊距離。正身前踢時,當然亦可透過屈膝推髖來延伸踢擊。但當重心腳膝蓋向前(正身)時,其髖關節並沒有張開,故其延伸距離不及重心腳膝蓋向後(側身)時長。

較長的攻擊距離除了能在更遠的地方打擊對手外,對踢擊的力量和穿透力亦有很大影響。以前踢為例,當踢擊腳完成踢擊動作後,髖部或重心腳可動幅度不大,這個小小的活動空間就代表了踢擊的穿透空間。假若發力是在腳擊中目標後,才以其他關節發力造成,便會變成推力,而沒有很強的打擊效果。正確的發力應該是在踢擊快將擊中目標時,數個相關的關節一併發力,造成動作瞬間加速,才會形成打擊的穿透力。

以側踢為例,在踢擊腳伸直後,髖部、髖關節、重心腳膝部尚有活動空間,可以活動的幅度較大,因此更具穿透力。

 

▍可變的攻擊組合

上回跟大家說過前踢的動作機制(mechanism)對連接其他方向的踢擊有天然優勢。其實側踢亦有類似的結構優勢。因為一般側踢的摺腳動作中,腳踝會佔據中線位置,既可直接威脅對方中路,亦可中途轉換成向內的旋踢,或是向外的勾踢。

雖然側身會增加後腳踢擊的距離,但以前腳踢擊而言,因為側身的架勢,減少了同腳踢擊時所需要的額外動作,便於同腳連擊或轉變打擊方向。亦因如此,跟前踢變換踢擊不同,側踢能夠維持上身及髖部方向不變下,快速改變攻擊方向,或是在攻擊後馬上連接同腳的其他踢擊。

在UFC 209中,Lando Vannata便以側踢作為連續技的部署。(影片擷取自:YouTube

在另一方面,跟其他非直線腳法(如旋踢)相比,命中的直線腳法攻擊較容易破壞對方重心,令對手出現無法還擊的情況,更有利於進行接連打擊。

而由於側踢或前踢的踢擊目標和路線都是佔據中線而出,相比起旋踢而言,更有利選擇踢擊腳著地的位置,以便進行接續追擊。因為旋踢的話,其攻擊目標在於對方側面,除非能夠踢至對手挪動身子,否則只能在外側著地,這間接限制了接續攻擊的方向和種類。

 

▍優異的防守腳法

Lando Vannata成功以側踢令對方難以反擊。(影片擷取自:YouTube

側踢的打擊距離較遠,而且上身可以後倚,令對手更難作出直接反擊。前腳側踢可以作為遠距離的刺踢(Foot Jab)使用,除了控制距離、騷擾對手外,用來應付對方的刺拳、旋踢、後旋踢亦特別奏效。因為前腳側踢能直接威脅對方中線,利用對方正身的特性(如果對手是正身),以側踢進行截擊動作,作用就跟側身的刺拳一樣,不過是更長更強的「腳刺拳」。

 

在UFC Fight Night 89中,Stephen 'Wonderboy' Thompson多次以側踢在中遠距離打擊Rory MacDonald。(影片擷取自:YouTube

再者,側踢時需要注意的打擊面較正身少,利於進行中遠距離防守打擊。就人體結構而言,身軀正面腹部及兩側都是較為脆弱的,而正身架勢時卻要同時防守來自三方的攻擊。側踢時,身軀處於側身狀態,大大減少面向對手的正面面積,能夠前手防守身側,後手防守身軀正面,而背部大部份位置都被大肌肉覆蓋,除了脊椎及浮肋外,基本上都可承受較強的打擊。

側踢的姿態結構較強,因為它是以重心腳膝關節、髖關節及整個髖部作為基座,較易以踢擊結構截住對方來勢。同時,這亦較難因對方的打擊而失去平衡,或打散防守架勢。

 

▍結語

雖則傳統側踢自身具有動作大、儲力久的先天不足,但經歷今人的發展後,側踢的動作及應用已經作出修定,例如縮小摺腳動作、減少側身、省略準備動作等。現今側踢的威力及速度均已大幅提升,在不同搏擊運動中,如泰拳、MMA、跆拳道,側踢已經成為備受重視的腳法之一。

武備志將會撰文跟大家深入介紹不同種類的側踢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