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罐頭魚全含重金屬及高鈉?專家3大建議教精明食罐頭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彈,超市內再現搶貨現象,大米及廁紙等必需品加押限購令,罐頭食品同樣成為搶手貨,罐頭吞拿魚、沙甸魚及豆豉鯪魚等無一倖免。消委會剛發表罐頭魚的調查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含有金屬污染物,如砒霜、水銀、鎘和鉛,長期攝入可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但未提及進食多少為超標。不單是罐頭魚,其他罐頭食品亦經常被提及多吃會有損健康,然而營養學家卻認為即使每天進食適量的罐頭食品,其實不妨礙健康。
消委會對46款罐頭魚的調查結果,強調全部樣本含金屬污染物,三角嘜及金龍牌沙甸魚鎘超標,消委會指攝取過量鎘可致腎臟中毒。另有9成吞拿魚罐頭樣本驗出甲基汞,如大量攝取,可影響胎兒及嬰幼兒智力發展。另一方面,消委會指所有罐頭魚樣本含豐富蛋白質,其中罐頭鯪魚樣本的平均鈣含量屬最高。壞處是全部鯪魚樣本屬高鈉食物,由於罐頭魚中會加入醬料烹調,提醒消費者不應過量進食,免增加患高血壓、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按圖有消委會測試46款罐頭魚的全部樣本,多為超市中最常見的款式,亦不乏大眾喜歡的品牌︰
簡單方便的貯糧,可讓你隨時隨地獲得飽足的罐頭食品,常有的觀念是罐頭食物不健康、不新鮮、少營養及多添加劑等想法。首先,了解一下罐頭食品的壞處,較多人知道罐頭食品的鈉含量高,例如罐頭湯、醬汁、豆類等等。過度吸取鈉,會引起腹脹和水腫。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不高於2300毫克鈉=1茶匙鹽5克。
另外,罐頭本身含有BPA(Bisphenol A,即雙酚A),這種化學物質會影響體內某些激素,可能會增加高血壓及患癌風險。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2008年出版關於BPA的攝取上限規定,約每日上限是每公斤體重為50毫克的BPA。但不少專家表示,這些建議過時,應該要更低。一些動物研究發現,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低於1毫克,甚至2微克的劑量也可能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在2014年,FDA表示按300多項關於BPA研究的綜述,目前BPA的攝取上限暫不需要改變,因食物而異BPA值也不同。
按圖了解BPA對人體有何害處:
201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只吃一種罐頭食品的人與沒有食用罐頭食品相比,尿中BPA濃度增加了24%,兩罐或以上的食物使BPA濃度增加了54%。目前,BPA在罐頭食品中仍然普遍存在,在2016年美國的報告發現三個罐頭食物中有兩罐含有BPA。因此,購買新鮮或冷凍的水果和蔬菜,避免罐裝及加工食品,從而降低吸取BPA。
罐頭食品簡單、方便及實惠,是否完全不可能進食或影響健康?紐約營養學家Karen Ansel有另外的觀點,提議大家食用罐頭佞品時也可較安心。
按圖了解營養學家的講法及食用罐頭建議:
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 / 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