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放水】內地銀根趨鬆 料有利香港金融系統運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內地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定下相對寬鬆的基調,專家對此抱正面態度。中國銀行(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博士深信,內地將會持續「去槓桿」,而會議定下的政策方針,不僅有助本港金融系統運作保持順暢,更有望為本港經濟開創新機遇。星展銀行(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則補充,中央需在加大基建投資和去槓桿上取得平衡,確保相關的資金流入實體經濟,而非淪為炒作工具,製造出另一次泡沫。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貨幣政策取態的措辭,由早前的「穩健中性」改為「穩健」,加上年初至今中國人民銀行已三度降準,放寬銀根之意似乎呼之欲出。然而,謝國樑接受訪問時斷言,「『大水漫灌』的可能性是零,中央的政策目標仍是控制槓桿,目前內地貨幣供應量(M2)依然偏高,故仍有『去槓桿』的需要,只是在落實的具體步驟、措施方面,會根據形勢發展稍作調整,包括相關政策的烈度。」
著眼轉型需要 料側重小微企業
謝國樑料人民銀行的「放水」措施將不會做到雨露均沾,反將具備一定針對性,「無論過去或現在,內地中小企、民企等基層企業融資成本均偏高,相信未來內地即使有降準等措施,都會將資金引導至支持小微企業。」
他認為,中央此次微調貨幣政策方針,主要是着眼內地經濟的結構性需要,期望着手推動經濟轉型,故此釋放的資金將用於扶持高增值、高科技的新興產業。
會議為中國經濟定下「穩中有變」的基調,與過往強調的「穩中求進」略有不同。謝國樑分析,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因面臨中美貿易摩擦及美元強勢的變數,預料中央下半年的經濟政策方針將以「穩字行頭」。
加大基建投資 或避免經濟泡沫
謝國樑估計,出於穩住經濟增長的考慮,人民銀行下半年仍有較大的降準需要,而降準空間亦相當充足,「目前內地存款準備金率是15.5%,較估算的正常所需水平高8%至9%,尚有頗大下調空間,大概仍可釋放6,000至7,000億元人民幣資金。隨時都可視市場流動性需要而調整,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水平。」
對於中央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的改變,周洪禮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央需要在加大基建投資及去槓桿上取得平衡,以確保相關投資流入實體經濟,從而避免資金淪為炒作工具,製造出另一次泡沫。他預料人民銀行於下半年將會兩度降準,每次幅度或達到50個基點,以平衡貿易戰等外來風險。
對於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周洪禮估計相關投資會以基建為主,「內地早前的基建投資,主要體現於交通方面,但其實新能源、水利工程方面,中國仍然落後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及美國,相信仍有不少投資空間。」他續指,公路、鐵路等此前較多着墨的基建項目,過往較集中於東部地區,預料中西部地區會有頗大發展潛力。
受去槓桿雷厲風行般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內地企業債務違約潮持續惡化。評級機構惠譽評估,今年內地企業違約的金額升至逾15億美元,由於本港銀行的內地相關風險敞口持續上升,該項因素已成為港銀的最大風險。早前有本地傳媒報道,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向銀行發問卷摸底,關注專業投資者的債券業務狀況。
重申擴大開放 金融業再迎機遇
隨着今次政治局會議定下新的貨幣政策基調,謝國樑估計,內地企業的融資困難將大為紓緩,本港相關風險亦有望下降,「內地不少企業均有在香港融資,包括債券市場及銀行等渠道,然若內地資金環境趨向寬鬆,預料香港的金融系統運作亦會更加暢順。」
此外,會議重申推進改革開放,並強調「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的重大舉措」。謝國樑認為,未來在放寬市場准入方面,金融業仍是一大重點,有望為本港金融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相對其他實體經濟,內地金融業開放的空間仍較大,料下半年開始,內地在金融業開放上會有更大進展。目前外資金融公司已可在內地全資收購銀行、金融資產等,亦可獨資經營,這些都是全新的機遇。」
此次政治局會議更特別提及要「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該展覽會的籌備工作提高至國策層次。謝國樑認為,這正反映內地擴大進口的決心,而香港作為中國的對外貿易窗口,勢將從中受益,「現時該進口博覽會已在密鑼緊鼓地準備中,全球反應比預期好得多,已有超過2,000間國際企業會去參展,相信日後內地進口力度必然加大。」
上文節錄自第12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6日)《內地銀根趨鬆 料有利香港金融系統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