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藍褪色】法國緊急狀態延續 國民不敢外出:他們會射殺我們

撰文:陳智深
出版:更新:

自巴黎連環恐襲後,法國緊急狀態令不斷延長。在法國國慶日發生的尼斯恐襲後,ISIS已承認責任。政府隨即宣布再延續法令三個月,意味着該國將有至少11個月處於緊急狀態。
愈來愈多人擔心,「緊急狀態」將要在法國維持一段很長時間。國民生活和公共保安系統已因此大受影響,警力和軍力已經開始不勝負荷,早已有批評質疑法國緊急狀態令的成效。再加上日前尼斯發生兇徒單人匹馬駕駛貨車進行的襲擊事件,令人不禁認為沒有用。
按總統奧朗德的說法,法國與極端組織ISIS處於戰爭之中。巴黎和尼斯巿民對恐襲猶有餘悸,另一個危機卻可能來自法國政府應對的態度。自從美國911後向恐怖主義「宣戰」,不少反對聲音已列舉「反恐戰爭」的連串負面後果;高舉「自由、平等、博愛」旗幟的法國似乎未有汲取教訓,今時今日大打「反恐戰爭」牌,法國國民的自由恐將面對重大考驗,甚至動搖人人平等的概念。

法國國旗上紅白藍三色中,藍色代表自由,但在緊急狀態成常態下,國民已失去了部分自由。(Getty Images)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國慶日接受訪問時,本來已明言法國緊急狀態是時候終結,法國沒有理由要長期限制人民的自由。豈料南部城市尼斯當晚就遭受恐襲,奧朗德迫不得已要推倒24小時前的說話,表示有意再度向國會尋求延長緊急狀態令3個月。

法國警方調查追蹤卡車恐怖襲擊者身分和同夥嫌疑,因為各種迹象表明,此次恐怖襲擊應是多人協作發動,涉嫌地下恐怖組織。法國警方十分謹慎,以避免對恐怖分子是否與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有協調過早下定論。

持搶警員在街上巡邏。(美聯社)

警方反恐專家指出,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事前避免恐怖分子獨自利用汽車發動恐怖襲擊。但奧朗德已決定維持法國萬名軍人在各地巡邏及為反恐佈防,並且第一次徵召退役警方以及安全人員為全國各地的反恐部隊增兵。

其實自去年11月巴黎恐襲過後,法國人已習慣在緊急狀態下生活,甚至成為生活常態。不過,曾任瑞士大使,派駐過澳洲、新加坡、科威等的沃克爾(Daniel Woker)認為巴黎恐襲的餘震依然可見於社會、經濟層面。

教徒上教堂感恐懼

平日熙來攘往的老佛爺(Les Galeries Lafayette)百貨店,再難見到大批中國顧客,就連能操普通話的店員也只有閒下來。

聽聽巴黎民眾言論,亦可觀察到他們思想及行為的改變。沃克爾指一向頭腦冷靜的友人言談間也流露憂慮,有人拒絕外出用餐,甚至有人害怕到教堂聚會,稱因「他們會到那兒射殺我們」。

法國南部尼斯發生恐襲,馬路上遍佈死者屍體,包括小童。其中一具屍體旁邊還有一隻洋娃娃。(路透社)

巴黎巿中心一間小餐館,位於遇襲咖啡茶座旁邊,東主質疑警察當日「害怕拿着AK47的兇徒」,為了「與危險保持距離而延遲到場」,否則不會在國家球場與巴克塔蘭的襲擊過後仍然未能阻止的其他槍擊事件。這名餐館東主計劃結束生意,與家人離開巴黎。

現於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 Gallen)任職高級講師的沃克爾指,縱使質疑警方反恐行動的論點,不論在事實、物流、統計層面皆有錯誤,不過無可否認不安情緒一直存在。

雖然去年12月初巴黎氣候會議達成協議、極右國民陣線在地方選舉受挫,不少珍惜現代法國傳統價值的國民大感振奮,然而值得憂心的威脅不但來自國外,法國政府應對恐襲的反應亦同樣堪憂。

「戰爭」無定義 「侵略」屬國家行為

法國總統奧朗德形容去年11月造成至少130死350傷的巴黎連環恐襲屬「戰爭行為」,指施襲者受恐怖組織ISIS指使,宣稱「法國處於戰爭之中」,誓言「ISIS不會摧毀法國,因法國將會摧毀ISIS」。法國與ISIS之間是什麼樣的戰爭?

國際社會對「戰爭」沒有公認定義。一般來說,「戰爭」普遍被視為國與國之間的行為,只限主權國專有。不過,法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從來沒有承認ISIS的合法主權地位。堪憂的是,如果這是「反恐戰爭」,高舉「自由、平等、博愛」旗幟的法國,像911後的美國向恐怖主義「宣戰」,是否國民自由遭受蠶食的開端?處理「反恐戰爭」概念之前,先要理解「戰爭」。

法國慶祝國慶之際,傳統避暑勝地尼斯一夜間有多人犧牲。(Getty Images)

不過就算在聯合國,亦沒有國際公認的「戰爭」定義。比較接近的概念,是「侵略」。根據聯合國1974年3314(XXIX)號決議《侵略定義》第一條,「侵略是指一個國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或以本《定義》所宣示的與聯合國憲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

雖然該條「解釋性說明」列明,使用「國家」一詞「不影響承認問題或一個國家是否為聯合國會員國的問題」,但問題在於ISIS的活動範圍在國際公認的敍利亞和伊拉克國境內。在聯合國框架內,「侵略」行為本該由敍利亞或伊拉克發動;反之,法國對外動武,對象也理應是敍利亞或伊拉克。

ISIS非國家 「宣戰」不符國際法

法國現況與美國牽頭2001年攻打阿富汗、2003年攻打伊拉克兩場「反恐戰爭」概念上稍有不同:塔利班及薩達姆分別於阿富汗及伊拉克掌權。這兩次戰爭不論符合國際法與否,狹義上可被視為針對該兩個主權國的戰爭。

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教授沙爾(James Schall)就巴黎恐襲撰文指出,「法國總統應付的,是不符合國際法的行為。它只有自己的規則。ISIS並非正式獲承認的公民國家(civil state)」。法國向ISIS「宣戰」,而非向敍利亞和伊拉克「宣戰」,已間接揭示了這場已非傳統理解中的的常規戰爭了。

歐洲各國領袖表示支持法國的同時,也未以「戰爭」形容現況。意大利外長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宣布多項協助法國的措施時也特意強調,支持法國「不等於意大利需要感到身處戰爭之中」。

不少人形容法國眼前的是一場「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可是「恐怖主義」能以武力手段完全消滅的嗎?法國會否陷入無了期的戰爭?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