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藍褪色】美《愛國者法案》擴大調查權 法前總理:迷失道德

撰文:陳智深
出版:更新:

新加坡《海峽時報》駐歐洲記者埃亞勒(Jonathan Eyal)憂慮,愛麗榭宮恐怕正一步步犯上小布殊當年策動「反恐戰」的錯誤。除奧朗德有關「戰爭」的遣詞之外,從法國正在修訂的法律更可看出錯誤的端倪。包括接連延長「緊急狀態」等一連串修法行動,嚴重後果堪比美國2001年實施的《愛國者法案》。

有民眾指,法國政府以緊急狀況作為打壓藉口,剝削民眾集會和示威自由。(美聯社)

911恐襲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同年10月26日簽署生效的《愛國者法案》(USA PATRIOT Act,全寫為Uniting and Strengthening America by Providing Appropriate Tools Required to Intercept and Obstruct Terrorism)增加情報部門分享資訊的權力;放寬監控通訊的原有限制;執法者對潛在與恐怖分子有關連的財務活動有更多調查權力;「恐怖主義」定義擴展,讓美國聯邦調查局有權查看更多個人醫療及財務記錄。

《愛國者法案》賦予政府機關權力之大,就連法國時任總理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亦形容美國「道德標準迷失」(to lose its moral compass)。美國2013年共動用《愛國者法案》11,129次,僅0.5%與恐怖活動有關。

尼斯恐襲中受傷的途人。(網上圖片)

巴黎恐襲後,法國軍警在全國各地搜捕恐怖分子。他們毋須獲得搜查令,破門而入、翻箱倒櫃、盤問居民、拉扯疑犯到警署、將人軟禁。內政部等部門毋須得到法庭許可,即可下令搜屋及拘捕。這些都是「緊急狀態」賦予執法人員的可用手段。

修憲法案恐分化公民

法國左翼政府亦正推動另一項極具爭議的憲法修正案,針對被定罪而持有雙重國籍的恐怖分子,修正案列明國家有權褫奪其法國國籍。

法案雖然在民間較受歡迎,但引起執政社會黨內巨大分歧。前司法部長托比拉(Christiane Taubira)在修憲議題上與政府立場相反而辭職。

托比拉解釋,新例變相將法國公民分化成「雙重國籍」和「只有法籍」兩個等級,僅持雙重國籍的法國公民方有可能遭受此懲罰,儼如「二等公民」,政策有歧視成分,違背現代法國對博愛、平等的堅持。

法國人嘗試在核心價值及國家安全之間重新找到平衡點。《經濟學人》引述巴黎恐襲後的一項調查指出,逾八成法國國民稱已準備個人自由將受更多限制。

國民議會(即下議院)今年2月時以些微票數差距通過法案,然而總統奧朗德3月底時因法案無法獲得國會內足夠支持而宣布撤回。

國際特赦組織:法國步向「監視國家」

以上兩項修法措施只是擴大軍警權力、收緊國民自由、放棄人人平等原則的開始。當地法律專家斯拉馬(Serge Slama)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解釋憂慮,他指民主國家面對威脅時,將非常手段恆常化會危害民主制度;他又呼籲奧朗德應維護平等的原則,放棄褫奪國籍法案(見另稿)。國際特赦組織亦警告,緊急狀態新法勢令法國向「監視國家」(surveillance state)踏近一步。

法國人嘗試在核心價值及國家安全之間重新找到平衡點。《經濟學人》引述巴黎恐襲後的一項調查指出,逾八成法國國民稱已準備個人自由將受更多限制。

藍白紅三色國旗上的象徵自由(liberté)的藍色會否變淡,象徵平等的白色(égalité)會否劃分兩層,將取決於法國人的抉擇。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