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日閱兵向東盟展軍力 盼抗衡中國 改寫亞洲新秩序

撰文:張紹韜
出版:更新:

每年的1月26日為印度共和日(Republic day),政府都會舉辦慶祝活動。除載歌載舞的遊行隊伍及花車巡遊外,更上演電影圈寶萊塢(Bollywood)般「誇張」的閱兵儀式。
以往當地閱兵都成為全球焦點,原因在於儀式標奇立異。但今年69周年慶典,外界關注的不只是軍隊的高難度動作,更關注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打破常規,邀請一眾東盟領導人參加閱兵禮。到底這位國家領袖正在打甚麼主意?

今年印度共和國日69周年,莫迪打破常規,邀請來自東盟的10位領導人。(路透社)

印度共和國成立於1950年1月26日,為紀念這個日子,議會決定每年1月26日為「共和日」,並舉行慶祝活動,當中包括最受關注的閱兵儀式,例如士兵在電單車上表演「疊羅漢」,更有跳火圈及撞燈管等環節,讓觀眾看得津津樂道。

以往印度只會邀請一名外國政要作為主禮嘉賓,不過今年共和國日,莫迪卻邀請來自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的10位領導人,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緬甸、柬埔寨、老撾及汶萊,一同出席閱兵禮。背後或隱藏莫迪的新戰略方針──意圖改寫亞洲區由中國主宰的命運。

每年的1月26日為印度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政府都會舉辦閱兵儀式,士兵表演高難度動作,讓觀眾大開眼界。(VCG)

▼每年的1月26日為印度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政府都會舉辦慶祝活動,更上演電影圈寶萊塢(Bollywood)般「誇張」的閱兵儀式。請點擊以下圖輯,觀看以往慶祝活動圖片。

+2

亞洲區唯一抗衡中國的巨人

近年中國發展迅速,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推行「一帶一路」計劃,讓中國企業與部分發展中國家合作,成功提高國際領導力。縱然如此,不少國家私下對北京政府不滿,特別是涉及南海主權爭議的國家,如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更認為中方有意擴張軍事。

莫迪曾在2014年9月訪問日本期間,指兩國周圍存在「18世紀擴張主義思維」,即侵略別國領土及領海。儘管莫迪沒點名,外界認為他所指的就是中國。

與此同時,印度與中國的關係談不上友好。2017年6月至8 月間,兩國在邊境發生衝突,雖然對峙很快結束,但卻撕裂雙方長久以來的關係。

【專頁】中印邊境劍拔弩張 兩國同時增兵 一圖看懂最新戰略形勢

印度與中國同屬亞洲區內大國,印度不願讓中國獨大,加上兩國累積已久的磨擦,於是盼望藉這次閱兵機會,向東盟各國展示軍事實力,證明新德里政府有能力成為亞洲領導者,減低北京政府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印度中心研究員賈伊尚卡爾(Dhruva Jaishankar)認為,莫迪政府根本不想亞洲被中國主宰,希望部分地區由東南亞國家主導。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蓬蘇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則表示,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正在轉變,部分東南亞國家視印度為可抗衡中國的潛在巨人。

印度總理莫迪(右)藉這次閱兵機會,向東盟各國展示軍事實力,證明新德里政府有能力成為亞洲領導者,減低北京政府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VCG)

拉攏各國軍事合作

目前印度軍事實力仍落後於中國,前者或需要其他國家集結軍事力量,才可彌補兩國之間的差距。

印度正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包括培訓戰鬥機機師及潛艇人員。去年5月,印度與新加坡在南中國海水域舉行聯合軍演。同年11月亦簽署新海軍協議,建立「準軍事盟友」關係,互相使用海軍設施及提供後勤維護等。如此合作下,兩國將有效控制馬六甲海峽的航道,降低中國在該海域的影響力。

與中國在南海主權上有爭議的越南,其駐新德里大使早在1月10日表示歡迎印度開發南海地區的油田及軍艦訪越,更在周三(24日)與印度展開海上軍事合作對談,並加強雙邊國防。

在東盟圈外,印度與日本實施「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以維護印度洋與太平洋的秩序。兩國海軍上周四(18日)進行聯合訓練,同時表明增加未來軍事合作機會。

美國亦加入戰團,有意為印度撐腰。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上任後,多次推動美印關係。在去年11月訪亞時,他主張以「印太(印度洋-太平洋)區」取代「亞太區」,同時提升與印度在軍事上合作,並視印度為主要的防務要員,向其提供及出售先進武器。

印度正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以對抗中國在南海上的擴張。(路透社)

惟在經濟上投靠中國比較吸引

印度努力修補軍事實力差距,惟在經濟上,中國似乎提供更吸引的待遇。

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印度的4.8倍,印度2016至2017年度與東盟各國的貿易額僅為710億美元,中國卻與各成員國形成更龐大的商業關係,達到4700億美元的貿易額,新華社預計,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額將於2020年達1萬億美元。

在與其他國家合作上,新德里政府的執行力亦相對緩慢,如在2001年與緬甸和泰國的三邊公路計劃(India–Myanmar–Thailand Trilateral Highway)至今仍未完成。相反中國已落實對其他東盟國家提供基建協助,如建造緬甸的輸油管,菲律賓的鐵路等。

前外交官普拉卡什(Vishnu Prakash)認為,印度現有的資源確實難以與中國競爭,但至少對兌對別國作出的承諾,才可增加領導地位。

近年中國發展迅速,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推行「一帶一路」計劃,讓中國企業與部分發展中國家合作,成功提高國際領導力。(美聯社)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