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邊境劍拔弩張 中印離戰爭有多遠?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中印邊界問題僵持近兩個月,雙方劍拔弩張。一場邊境地區的對峙,還掀起了民族主義高漲情緒,使兩國陷入面子之爭。踏入8月,中方的態度日趨強硬,在一天內六度發聲炮轟印軍非法越界,傳媒與學者更放聲稱中方已作好開戰準備。外界對中印會否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此次對峙曠日持久,最後如何解決仍是一大問號。

中印洞朗邊境對峙剛結束不久,現今起紛爭。(視覺中國)

中印邊界紛爭始於今年6月,中國工人於中印及不丹接壤的洞朗地區擴建道路。中國與不丹在洞朗地區有領土糾紛,印度聲言為盟友不丹「出頭」介入事件,印軍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邊界進入中方境內阻撓建路。兩國邊防部隊對峙超過一個月,互不退讓。

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公開事件來龍去脈,首次明確指控印度侵入中國領土。根據北京的說法,中方人員於6月16日在洞朗地區施工,印度邊防部隊在6月18日攜帶武器和推土機越過邊界,進入中國境內阻撓。截至7月底,印軍仍有40多人和一台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

文件發表後,《解放軍報》、新華社、外交部、國防部、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及《人民日報》在24小時內分別炮轟印度,要求對方撤軍,強調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這是洞朗對峙以來,中國發出最密集、最直率的警告。

回顧歷史,1962年中印發生過邊境對峙,印軍開槍造成解放軍人員傷亡,中方還擊。《人民日報》在同年9月22日發表社論,強調「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自己的國土任意被印度侵佔,決不能坐視自己的邊防人員慘遭殺害。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到一個月後,中國正式對印度開戰。外界關注,中方這次密集抨擊,是否意味開戰的可能性增加。

  外交途徑未能解決矛盾

在中方發出連番強硬措辭後,民粹主義色彩濃烈的中國《環球時報》於8月5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在緬甸「全球倡議防止衝突及環境意識」會議上表示,「對話是解決中印洞朗對峙僵局的唯一方式」。然而,《人民日報》駐印度記者揭發這是一宗假新聞,莫迪原話是:「21世紀的世界相互聯繫相互依靠,大家共同面臨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我有信心說,一定能從亞洲最古老的傳統對話和辯論中解決問題。」

同日,《環球時報》英文版訪問了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胡志勇,他分析:「如果印度仍然不撤軍,中國可能會在兩周之內清場」。胡志勇指中國官方近日密集表態,意在向印度釋放信號,即中國決不容忍印軍長時間侵犯中國領土。此言讓印度頗為緊張,印度人民黨黨報《先鋒報》等媒體聲言,中國正考慮對印度展開小規模的軍事行動,驅逐印度士兵。

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上月在北京出席金磚國家的國安會議,外界原本觀望他會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討論中印邊境對峙問題,找出解決方案,但他最終無功而還。印度外長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聲言新德里尋求和解,強調印方願意與中國消除爭議。不過,路透社8月8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印方爭取外交對話遇阻,據稱雙方在私下談判中開出中國軍隊從對峙地區後退250米,換取印度撤走在洞朗全部人員的條件,但中方堅持要求印度無條件撤軍。

8月16日,中印對峙局勢升溫,印度民眾在新德里舉行反華示威。(美聯社)

西華師範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龍興春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基於原則問題,事件發生後中印透過外交管道接觸,但是沒甚效果,所以中方決定改變策略,加大力度對印度施壓,使用一些非常強硬的語言、作出更頻密的警告。他強調:「中國的目標是印軍全部撤退,一個都不留。目前來看,印軍從對峙高峰時期的400人降至40餘人,稍微有點效果,但中方還是不滿意。」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撰文,解釋中方對印態度愈見強硬的原因,除了因印度未撤軍外,亦與印度「暴露野心」有關。文章指出,印度表面上是為「非法入境」辯護,實際是藉此否定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製造出洞朗地區的主權爭議;印方同時擔心中國和不丹完成邊界談判,所以搞小動作來阻止不丹對印度出現離心傾向。

根據非正式統計,中印邊境對峙期間,中方對印方喊話約達67次,從最初的緩和說法到近期的嚴厲警告,同時調派軍隊、增輸血液等動武準備,解放軍還在西藏軍區透過實彈演習「警告」印度,又傳出解放軍將一批具備遠程攔截能力的紅旗16防空導彈,運到西藏區域,形勢緊張。

中國電影《戰狼2》發出的愛國和民族主義信號,挑動了印度的神經。(網上圖片)

  《戰狼2》挑動印度神經

有趣的是,中印對峙之際,在中國賣得滿堂紅的電影《戰狼2》,引起了印度輿論的興趣。《戰狼2》的舞台在非洲,模仿了荷里活片《第一滴血》、《未來戰士》的英雄式主題。劇情講述主角冷鋒(吳京飾演)是特種部隊軍人,因為在家鄉不顧自己軍人身份懲罰惡霸而被判入獄,隨後被軍隊開除。服刑完畢後,他前往非洲某國做生意,當地發生叛亂,淪陷區內尚有47名中國工廠同胞。主角發揮英雄本色,從僱傭兵和叛亂份子手中拯救平民,其中許多是中國工人。

表面看這部電影與印度沾不上邊,但是戲裏發出的愛國和民族主義信號,挑動了印度的神經。《印度經濟時報》一篇評論文章稱,中國正在非洲大規模投資並倡議「一帶一路」,除鐵路公路和港口建設,更在吉布提建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因此,《戰狼2》將故事延伸至非洲,象徵中國「開始承擔世界警察的責任,而不再是美國的挑戰者」。該電影系列金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殺我國人者皆我天敵」,激起中國影迷的民族自豪感。在印方看來,電影背後發出的信息甚有警示意味,尤其中印正發生衝突。

西華師範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龍興春接受《香港01》訪問。(網上圖片)

假如中印真的開戰,美國會否出手,應是印方最關心的問題。印裔英國上議院議員、南亞評論員德賽(Meghnad Desai)早前對《印度亞洲新聞社》表示,若戰爭爆發,華府絕不會袖手旁觀,美國可能與印度站在同一陣線,「戰線不光在洞朗,還包括喜馬拉雅山北部和南海海域……沒有美國的幫助和支持,印度無法對抗中國」。

西華師範大學學者龍興春認為,中印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中國政府很有耐性的,中方知道一旦開戰,便難以控制戰爭規模。凡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均站在與中國敵對一方。這次也不例外,美國會支持印度,例如對印度提供情報或軍事裝備,但不會直接出兵聲援,避免演變成中美戰爭。」

龍興春指出,中印都是大國,估計兩國不想通過開戰解決紛爭。更何況,中印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將影響一帶一路在南亞的規劃,其中牽涉中緬及中巴經濟走廊的安定,對中國並無好處。

8月15日是印度獨立日,印度總理莫廸當日向國民發表講話。(美聯社)

  莫迪疑藉對峙試探美國

有分析認為,莫迪利用中印邊境對峙一事試探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反應,從而判斷美印關係基礎有多牢固。截至目前為止,華府並未對事件發表過明確立場,美國國院務曾發聲明稱關注這場風波,但沒有提及會幫助印度。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印度文化與文明教授甘古利(Sumit Ganguly)分析,特朗普政府關心中印邊境對峙事件,但美方表現冷淡,暫不向印度伸出援手,是因為考慮到美國無力獨自抗衡朝鮮,在朝鮮問題上需要中國協助。華府可能與中方早有共識,才不干預中印之間的紛爭。

此次中印對峙最終如何解決,成了一大難題。龍興春曾經在一篇訪問中指出了中印邊界問題難以化解的深層原因。他認為,中國和印度曾經歷輝煌時代,近代遭受西方列強的入侵,後來取得獨立和解放,兩國均有一種強烈的屈辱感,故此在領土問題上高度敏感,雙方政府都很難作出讓步,因為假若任何一方軟化立場,都會在國內面臨巨大壓力,或背上賣國之名。

印度拳手辛格(Vijender Singh)於8月5日擊敗中國拳手祖力皮卡爾後,他把金腰帶還給對方,宣稱以此換取邊境和平。(美聯社)

  軟化背賣國之名 成讓步障礙

印度新德里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的東亞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對《香港01》稱:「中印領導人要衡量使用武力的利弊得失,若考慮到邊境衝突會產生災難性後果,雙方應採取和談渠道解決爭端。」龍興春則表示,中印兩個亞洲大國在尋求解決方案時,兩國領導人定必考慮對方的面子。綜觀最近兩周印度的舉動,印方正為事態降溫,希望以和平方式平息糾紛,為自己找下台階。

「我希望邊境和平,我想把這次勝利的果實獻給中印友誼,這個信號是關於和平的,和平才是最重要的。」中印於8月5日在孟買打了一場拳王大賽,印度拳手辛格(Vijender Singh)擊敗中國拳手祖力皮卡爾後說出這番話。辛格更把金腰帶還給對方,宣稱以此換取邊境和平。中印邊境對峙以來,民間聲音不斷,唯獨不見莫迪表態。對峙發酵那麼久了,雙方在等什麼時機?下一步如何走?全球在等待答案。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