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兩日內三度向中國開炮 蒂勒森露鋒芒

【視角】兩日內三度向中國開炮 蒂勒森露鋒芒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即將到來的亞洲行前夕,一改往日低調作風,頻頻在媒體上露臉。繼周三在華盛頓一個智庫發表演講時強調「聯印抗華」戰略後,周四他又分別接受《華爾街日報》及彭博通迅社訪問,描繪了他對美國的外交願景。在採訪中,蒂勒森直指中國是美國的最大戰略威脅,聲言美國把對華策略擺在外交優先層級的首位。

一段時間以来,美國輿論盛傳蒂勒森可能離開國務院。除了不時和總統特朗普在公開發言時唱反調,蒂勒森更被媒體揭發曾罵特朗普「白癡」,兩人之間似乎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離職傳言,蒂勒森回應稱自己會一直在國務卿的位置上服務國家,直到總統「不再需要」他。

在蒂勒森看來,他與特朗普的不同經歷造就了不同的思考模式。「在過去,特朗普做的事都在短期內產生效果。但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大部分計劃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才能見效。」蒂勒森說,「這讓我更善於,也更樂意做長期的計劃。」蒂勒森認為,他目前的職責在於,給總統帶來短期外交成果的同時,也為美國規劃長期戰略。

蒂勒森明言,應對中國是他為美國作長遠外交規劃的重要一環。周三,他在國際戰略研究所(CSIS)放話,將中國形容為地區和全球安全的威脅,更借南海問題將中國形容為「掠食者」,並藉吹捧自己即將到訪的印度來斥責中國,指中國和印度一樣為正在崛起的國家,但中國缺乏責任感,不時地破壞國際秩序。

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 填海前後對比: 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被美國批評為侵略性行為。(getty images)

也許為了呼應特朗普,蒂勒森也提到了中國和美國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他說,美國有充足的「武器」來應對這種情況,可以收取關稅,可以借助世界貿易組織的行動,也可以設定配額限制,「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手段」。與此同時,蒂勒森還批評了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基建發展的行動,指中國從中獲得了金錢和政治影響力,當地領導人收穫了基建帶來的威望,但債台高築的後果由後代承擔。

一系列對中國的全新論述容易讓人想起奧巴馬時期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蒂勒森提到美國正探索如何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構建新的安全架構,可能擴大美國、印度和日本的合作,並且把澳洲納入體系中。特朗普多次稱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朝鮮問題所作努力,但按照蒂勒森的邏輯,朝鮮問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特朗普和習近平的合作符合短期利益;而蒂勒森要面對的是長期問題:不斷崛起的中國在將來對美國全球利益的威脅。

白宮確認美國總統特朗普致電習近平,送上祝賀。 (Getty Images)

蒂勒森揮別低調作風,走上台前,可能代表他的蟄伏期已經結束,美國國務院在他的領導下,勾勒出以遏制中國為核心的外交圖景。對於中美關係的樂觀期待,也需要被重新評估。特朗普參與競選以來,觀察家對中美關係的判斷如過山車般起起伏伏。也許他們很快會意識到,變化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不變。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