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朝鮮 促各擁核武國認真談禁核武 諾獎委員會的曲線意圖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今屆諾貝爾和平獎由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奪得。然而與其說諾貝爾獎委員會希望表揚該組織,不如說他們的真正意圖,在於借此向以美國為首的擁核武國家施壓。
面對朝鮮核武威脅,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重申不排除動武,並盛傳下周宣布放棄與伊朗簽署的核協議。在此時間點上,諾貝爾獎委員會用意明顯。可是跟以往多次一樣,他們帶著良好意願的頒獎決定,也許最終只會落得失望收場。

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點名以朝鮮為例,指更多國家嘗試取得核武,為世界帶來真正危機。(路透社)

諾獎委員會一開始即提及朝鮮帶來的核武威脅:「我們活在使用核武風險較以往好一段時間更高的世界。有些國家為核武現代化,以朝鮮為例,更多國家嘗試取得核武,帶來真正危機。」

讚揚ICAN工作之餘,頒獎背後真正重點在於,「至今沒有一個擁有核武國家或他們的盟友,支持禁止使用核武條約,委員會希望未來這批擁有核武國家可以參與其中」,並促請他們認真展開談判,以循序漸進、平衡和謹慎的方式銷毀各地全數1.5萬核武,令全球達致一個不再受核武威脅的世界。

「通過1970年正式生效的《核不擴散條約》,目前五大持有核武國家: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已為此目標作出承諾…….現在距離聯合國大會首次就推動裁減核武並達致無核武世界已相隔71年,因此今年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希望嘉許ICAC為達致此目標注入新動力的付出和努力。」

可是為期望達到消除核武威脅的願景,頒獎予ICAN,從而「希望」或「鼓勵」擁有核武國家,也跟隨這個目標邁進,情況會否有如2009年把和平獎交到剛上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一樣,顯得一廂情願?

美國總統特朗普盛傳即將宣布放棄伊朗核協議,令削減核武路途和中東局勢添變數。(路透社)

促成伊朗停止發展核武技術的協議,是美國上任總統奧巴馬八年任期內最大外交功績。奧巴馬2009年上台後表示會致力建立一個沒有核武的世界,「無核武」理念為他帶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奧巴馬亦以伊朗核協議作為回報。

伊朗核問題源於被發現擁有濃縮鈾設施,伊朗聲稱發展核技術是用於發電廠等民用設施,但西方國家認為伊朗企圖研發核武,國際原子能機構也一直無法確認伊朗核計劃是否用於和平目的。2006年起伊朗和「P5+1」(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及德國)開始談判,一直未有進展,聯合國、美國及歐盟分別對伊朗實施軍事和經濟制裁。

至2013年伊朗與「P5+1」在日內瓦達成臨時協議,伊朗同意退回部分核計劃,以換取減少部分經濟制裁。到2015年7月,伊朗和「P5+1」經過20個月談判達成全面協議,內容包括伊朗需拆除大部分鈾濃縮離心機、削減濃縮鈾儲量、並改造阿拉克重水反應堆,令它無法生產核彈頭。國際原子能機構在2016年1月17日證實,伊朗已履行核協議相關條款,歐美國家決定繼續撤銷對伊朗制裁,結束自1979年以來的經濟封鎖。

伊朗核協議不僅結束美國與伊朗多年的敵對關係,也開啟伊朗與西方關係的新篇章。不過美國傳媒廣泛披露,總統特朗普預料會在下周宣布放棄與伊朗簽署的核協議,並指出協議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為重啟制裁伊朗鋪路。即使消息尚未經華府證實,但情況基本上跟特朗普今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前如出一轍,傳媒所得消息明顯是來自政府親自發放的「堅料」。

今屆諾貝爾和平獎由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奪得,然而諾貝爾獎委員的真正意圖,在於借此向以美國為首的擁核武國家施壓。(路透社)

目前阿富汗和敘利亞的戰事持續,中東局勢依然緊張,美俄兩個核武大國大有不放棄核武的理由。在看不到兩國向「無核武化」方向邁進,其他擁有核武的國家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項得來不易的優勢。畢竟除美俄英法中五國外,只有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持有核武。

今年7月在ICAN壓力下,全球122個國家支持一項由聯合國設計、為最終消滅所有核武而設的《禁止核武條約》。然而上述九個擁有核武國家,沒有任何一個簽署。可以預見,即使ICAN和其他反核武組織如何努力,亦動搖不到擁核武國家分毫,而諾獎委員會的期望也只會再一次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