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邊緣】特朗普手握發射核武大權 美國有誰可制止?
美國總統的另一個身份是三軍總司令,自核彈這種大殺傷力武器誕生後,這職位一直擁有決定發射核武與否的最後決定權。第45屆總統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處處針鋒相對,令美朝開戰機會大增,更有可能演變成人類史上第一場核戰。美國政治體制內,有什麼力量可制衡「狂人」總統的念頭?
麻木是人類最大的敵人,面對朝鮮每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威脅,有不少住在首爾的韓國人早以習以為常,不復為備。但現在面對金正恩聲言向關島發射4枚導彈,對他國領土作出罕有的露骨威脅,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沒有像韓國人這麼「淡定」,連日來公開與朝鮮隔空交火。
香港時間11日晚,特朗普更在社交媒體Twitter稱,軍事解決朝鮮問題的選項「已上膛」,要求朝鮮領袖金正恩「最好選擇另一條路」。特朗普早前被問到會否「先發制人」攻擊朝鮮時,態度糢糊,未有封殺此選項,令事件的不可預測性更高,甚至引起美國輿論熱議白宮主人是否在70多年後再度動用核彈。
美國出兵與否,其實並非完全由三軍總司令主宰,國會在法律上對開戰與否仍有「話事權」。按法律規定,美國若要主動開戰,總統必須尋求國會同意,但如果美國遭受別國攻擊,總統就可不經國會立即反擊。換言之,特朗普現時理論上要尋求國會同意,才可主動攻擊朝鮮。
開戰權力成國會與總統的角力場
現在問題在於在主動開戰和被動反擊之間,仍有相當大的灰色地帶,讓總統統領的行政機關詮釋。白宮和國會對如何定義「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向來有分歧,每任總統對此也都有不同解讀。
奧巴馬曾經未經國會同意就單方面出兵利比亞,在敘利亞問題上,他卻曾尋求國會支持動武,但在過程中決定不採取軍事行動。其實兩場戰事均看似沒有直接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可見開戰需要經國會同意與否的界線非常糢糊。
美國國會在歷史上其實曾成功約束總統的軍事權力。1973年通過的戰爭權力法(War Powers Act),就規定總統下令出兵前必須與國會商議。此外,除非國會同意,否則軍隊不得出動超過60天,可是歷屆政府均質疑此法案有否違反憲法。當然國會如要執意阻止特朗普開戰,他們還可通過法案,直接禁止總統開戰,但這很可能會被總統否決,而參眾兩院現時亦應沒有足夠票數推翻總統的否決。
總統獨攬動武射核彈決定權
事件中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發射核武的權力何在。去年12月美國國會研究服務(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曾就此問題作研究。結果認為,總統不需國會或其軍事顧問同意,就可發射核武,原因是要讓美國能夠在極短時間內發動反擊。
特朗普在決定發射前,理論上可徵求內閣內各位軍人,包括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等人的意見,但這不一定能制止或暫停總統下發射核武決定的速度,甚至有學者認為,在此情况下,他們反對總統決定最極端的做法只可是總辭,以警告總統。
由此看來,美國總統作為三軍總司令,在動武或發射核武上的決定權相當大,而制衡力量幾乎不存在,尤以發射核武方面。雖然特朗普會否動用憲法賦予總統的軍事權力仍是未知之數,但無可否認他在此問題上表現出來的強硬,令戰爭風險大大增加。動用核武和出兵朝鮮,對世界來說,無疑都是極高風險的選項,然而在危急關頭裏,朝鮮半島甚至鄰近地區的命運有可能全繫於一人身上,可謂對講求權力制衡的美國政體的莫大諷刺。
特朗普曾稱希望「世界無核化」
特朗普應早就清楚知道,外界對他牢牢掌控動用核武的權力頗有憂慮。他在去年競選時曾公開承諾,將會「在能力範圍內,不惜一切阻止美國需要動用核武的情况出現」。在上周四(10日),他又指出希望「世界無核化」,但先決條件是其他國家帶頭銷毀核武,他更稱,到那時美國將會是世上最強的核武國。
作為社會名人,特朗普過往亦曾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核武的看法。1990年接受雜誌《花花公子》訪問時,他形容核戰是一場「終極災難」,又指每個人都知道它將會帶來的後果,所以沒有人會動用核武。
近日英國電視台Channel 4翻查特朗普往日言論,發現他於1999年曾就朝鮮問題發表言論。這位富商當時表示,如果由他要去解決問題,他將會「瘋狂」與朝鮮談判,但如果談判失效時,他建議盡早制止平壤當局成功發展核武。特朗普在片中更認為,如果平壤覺得美國是認真的話,他們也會認真看待美國的訴求,開始談判。
特朗普連番作出戰爭威脅,也許就是讓金正恩「認真」的策略。用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的話說,金正恩聽不懂傳統外交語言,特朗普如今是在用他聽得懂的話提醒對方。換言之,特朗普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