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侯友宜訪美「面試」加分 美國已投下神聖一票?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9月14日啟程訪美,展開為期八天的「對話與深化的友誼之旅」,將走訪華府、紐約、舊金山等美國政治重鎮。目前他已拜訪了四個美國重要智庫,亦會見了多位美方涉台重要人士,並提出「台灣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以及「3D」戰略主張(嚇阻、對話、降低風險),還在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投書,顯然做足功課,貼近美方對台海穩定的期待。
訪美行還在進行中的侯友宜,馬不停蹄已拜訪了「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以及「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等美國重量級智庫。此外,除了會見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外,侯友宜還見到了美國前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前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以及同樣是警察出身的現任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美方重要涉台人士AIT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還接受媒體訪問談及接觸侯友宜的印象。
其中一個亮點在於,AIT現任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更是陪同侯友宜,全程參與了大華府地區的僑界晚宴。
作為台灣大選競爭者之一的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儘管在歷次民調幾乎都穩居龍頭,但其8月中旬是以「過境」的方式訪問美國,其中僅有一場僑宴為公開活動,且AIT主席羅森伯格還以妹妹婚禮為由,並未於紐約參與接機和僑宴。當時路透社(Reuters)即有報道指出,美方高度希望賴清德此行保持低調,顯然外界傳聞美方對於「台獨工作者」的「疑賴論」,恐非空穴來風。而北京的反應更大,除了舉行軍演之外,國台辦還痛批賴清德「恬不知恥」、「麻煩製造者」。
相對於此,一向被認為不熟悉國際與兩岸事務的侯友宜,此次訪美可說是確實高於其在台表現,顯然有做足功課,既迎合美方對台灣領導人的期待,亦不得罪北京在台灣問題的紅線。雖未透露談話內容,但卜睿哲表示「對於侯友宜在兩岸關係和美台關係的觀點有了很好的理解」;而立場較為親近民進黨的葛來儀,亦肯定侯友宜準備得很妥當(well prepared),「已理解侯友宜提出台灣的願景與政策」。
已經退出民進黨的前立委郭正亮,在一檔網路節目上,更是對侯友宜在美表現讚譽有加。他說,侯友宜到美國是「連翻開紅,很多人都認為比預期表現得好」,「侯友宜個人真的是全心投入,包括講話、準確度的含金量都比在台灣高很多」。
侯友宜在美國較為清楚地傳達出其外交、兩岸等「國安」政策,例如宣示了他的「3D」戰略主張:
1. 嚇阻(Deterrence):必須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備戰不啟戰,讓對手在軍事上無法樂觀,不輕易開戰。
2. 對話(Dialogue):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持續兩岸的溝通與交流,更要避免軍事上的誤判。
3. 降低風險(De-escalation):透過「功能性議題」的互動,建構「有原則的互動關係」,以交流增進理解,用實力確保和平,降低衝突爆發的風險。
同時保證「台灣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將會稱職扮演和平促進者與風險降低者的角色。」而他在《外交事務》期刊的投書中,進一步主張若當選將成立行政院層級的「全民防衛動員委員會」,既批評中共的軍事行為令台灣面臨「國安」威脅與風險,同時主張確保不冒進的大陸政策,持續兩岸的溝通與對話。
侯友宜所提出之政見,顯然命中了美方對台海情勢的期待,也回應了台灣選民普遍的擔憂,可謂是四平八穩、中規中矩。以目前美方人士的反應來看,特別是對照賴清德訪美時的「低規」,對侯友宜的態度應是較為滿意和肯定的。至於是否已可論斷美方表態支持侯友宜,恐怕還不能過早下定論,畢竟台灣在野整合的戲碼還未完結,變數仍多,美方或不會太早表達出支持的人選。
如果說侯友宜赴美「面試」算是過關,那麼台灣選民會否因此買單?還得看他返台後,民調支持度是否有所攀升,拉近與賴清德之間的差距。
然而,更為要緊的是北京的看法。目前侯友宜重心幾乎都擺在經營對美關係,以及投合台灣選民的觀感,其兩岸政策依舊保守,甚至可說是首鼠兩端,除了老調重彈維持與北京的對話溝通,以及認同「有前提」的「九二共識」之外,並未提出更為進取且積極的兩岸政見。
如今北京軟硬兼施,「文武兼備」啟動統一進程,賴清德以「和平保台」回應,柯文哲則重申「對話比對抗好」,侯友宜似乎同樣無法超越窠臼,提出直面統一進程與中美博弈的「台灣方案」。這或許是侯友宜取得「對美加分」之後,更需要重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