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工作者」低規格訪美 中美交手「灰犀牛」衝撞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作為蔡英文特使,出訪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出席新任總統潘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另譯貝尼亞)就職典禮,去返程分別過境美國紐約與舊金山。賴出發前,路透社(Reuters)傳出消息,美方熱切希望此行保持低調,以避免在台灣大選前加劇緊張局勢,亦為保持近期美中高層官員交流動能。
賴清德8月13日抵達紐約,僅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接機,該會理事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則以「參加妹妹婚禮」為由未出面,被視為史上最低規格的台副總統「過境美國」。
儘管台外交部官員表明,賴以「總統特使」身份出訪與過境美國,「當然不適合敲鑼打鼓」,規格不宜超過蔡英文,「伴娘不會弄得比新娘更美」,並回擊國民黨立委指賴訪美「規格低調」是錯誤的表述和評論。但若將賴此行與其去(2022)1月過境美國相比,當時去返程均由時任AIT理事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接機,規格是否有落差,明眼人一看便知,毋須贅言。
此次賴清德訪美,既有2024台灣大選的成分,更牽動着變遷中的中美關係,尤以後者為要。賴清德曾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這也是北京對其之定性,本身就讓賴過境美國充滿高度敏感性。是故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於今(2023)年7月便曾表態,「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堅決擋住賴清德訪美這頭正向我們衝來的灰犀牛」。
對美國而言,賴清德的「台獨」立場,亦令美國政壇流露出「疑賴論」。特別是賴清德以「台美關係」作為催票的動力,他在今年7月對支持者的一席「走進白宮」之說,更傳出讓美方跳腳,英媒《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不久後即有報道,賴此言論引發美方關切,還要求台灣進行澄清,外界便解讀美國擔憂賴或將成為繼陳水扁之後的「麻煩製造者2.0」。
民進黨政府執政玩的一向是「以美之矛,攻陸之盾」做法,續走蔡英文路線的賴清德,2024大選必然大打「美國牌」。然而,台灣大選固然重要,但中美關係亦出現微妙的變化,如今擺在眼前的態勢,是美方期待中國外長王毅訪美,並為拜登(Joe Biden)與習近平再度會面的「習拜會」鋪路。所以可以看到,包括拜登、布林肯(Antony Blinken)等美國高層政要已多次表態「不支持台獨」,那麼勢必對「務實台獨工作者」過境美國繃緊神經、嚴陣以待。
事實上,今年4月蔡英文過境美國,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加州舉行會談,就已足見美方的顧慮與中美交手後的結果。蔡原先規劃公開演講,最後只剩閉門會談,事後的記者會已盡顯「有氣無力」。此次賴清德過境美國,中方已將「灰犀牛」有言在先,更看出賴清德極力表演的「過境外交」,中美在背後角力與博弈。扮演美國棋子角色的賴清德,如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13日報道所言,只能「顯得小心謹慎,表現自制」。
觀乎賴清德前一次過境美國,與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譯裴洛西),以及17位跨黨派參眾議員視訊。而據《紐約時報》說法,此次賴清德在美國沒有會見美方重要國會議員的計劃。且一路被要求低調,去程於紐約只剩一場僑宴的公開活動,台媒《聯合報》快評「開酸」,難怪賴清德在紐約次日與獨派僑界人士的閉門早餐會,「心情難免抑鬱」、「數度哽咽」。
台灣前駐新西蘭(台譯紐西蘭)代表介文汲也在其Facebook發文質疑:「冒出了一個藍鶯來接機,執行理事是幹嘛的?職位比主席高嗎?夜深了才到紐約,明天就得離開,24小時都不到,也太來去匆匆了吧!以前會受到這樣待遇嗎?」
內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則指出,中方反應主要還是取決於美方接待賴清德的規格。賴清德「過境美國」這場政治秀,光是美方的接待規格,已在台灣政治輿論場吵翻天,這一點已顯示出賴清德與台灣的「極限」。
對賴清德來說,「台獨」標籤與「走進白宮」等說法,成為他始終擺脱不掉的包袱,不只北京「拭目以待」,華府更是疑慮甚深,而台灣選民則因此對其會否帶來戰爭危機而感到不安。至於對台灣來說,現任副總統過境美國如此「低規」,就算羅森伯格如何承諾「美台友誼歷久不衰、堅若磐石」,最終還是越來越受制於北京的對台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