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台灣觀點・二︱中國回歸傳統文化 超越自我不稱霸
中共二十大正式提出「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中國共產黨「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也是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復興的具體路徑。不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際究竟要如何理解,也成為包括台灣在內重新認識習近平時代中國發展方向的一大探問。台灣學者孫若怡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特點,即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恢復;楊開煌則表示,其高明之處在於超越自我,而非爭取稱霸。
「『九二共識』下台灣與中國大陸現代化學術研討會」12月21日在台北舉行,由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主辦,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史記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協辦。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發表專題演講,其中「中國與未來」場次,由台灣《海峽評論》編輯委員、中興大學前歷史系主任孫若怡,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主講,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主持並總結。
該學術研討會的緣起之一,據楊開煌的說法,是由於《香港01》記者曾向他提問「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者的差異,「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此思考過後決定舉辦這場研討會來回答這個問題,目的在於重新認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
孫若怡:現代化失敗於文化解體 重新恢復傳統文化
在認識「中國式現代化」之前,孫怡若認為應該先盤點清楚過往中國現代化何以失敗的原因?在她看來,維繫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價值遭遇由上而下的解體,不只有西力入侵,還有中國知識分子放棄了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以胡適為例,他曾說過中華傳統文化讓中國人「一分像人,九分像鬼」,可見完全擁抱西方、放棄傳統文化的態度,是文化解體很重要的原因。
孫若怡再舉美國記者白修德(Theodore Harold White)的說法,指國民黨政府是最「美式」、最「西化」、最脱離中國社會的政府。因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於吸收傳統中國的精神特色。
梳理2014年至2021年習近平的相關表述,孫若怡發現習近平特別強調傳統文化元素的恢復,強調忠於國家社會的「大德」,以及重視個人品行的「小德」,中國大陸的核心價值正在從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向傳統中國文化靠攏和傾斜。在現代化治理體系與能力的推進,孫若怡還發現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傳統中國「民惟邦本」的精神,確立了反腐與究責制度,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來看台灣問題,孫若怡指出,中共二十大對台灣問題表述的最大改變,是從過去的柔性呼喚,轉為以國家意志來實現兩岸關係發展。亦即體現兩岸問題已不只是海峽兩岸之間的問題,而是中美對抗、中國人如何面對外力干涉的問題。她研判,如果台灣再不遵守九二共識,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要以民族復興為前提,在台灣問題上採取主動權與主導權,從而完成統一台灣的歷史任務,那就不是台灣能夠左右的了。
聚焦到台灣內部的危機,孫若怡從經濟與文化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在台灣經濟問題上,孫若怡表示,美國要台積電去當地發展,台積電完全沒有拒絕的餘地,因此中國大陸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依託,「如果連這個都沒有了,台灣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在文化問題上,孫若怡批評當前由執政黨發動的「台灣價值」說法,一旦喪失中華文化的根基,台灣價值便是非常空洞的,等於是失去話語權,也就沒有發展的機會。
最後孫若怡再指向政治上民進黨與國民黨共同的問題,前者是主張「台獨」的政黨,後者已不太願意再說九二共識,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國民黨其實已是「獨台」的政黨,兩者五十步笑百步,對於中華民族統一、台灣未來發展已無任何正面意義。孫若怡寄望,「台灣唯有趕快認祖歸宗,才能一路保佑平安。」
楊開煌:中國與西方現代化四大差異 台灣有其參與的角色
經過研討會幾位主講人的看法交流,楊開煌回到其問題意識,總結「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式現代化有四大不同之處。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是先發展單項項目,再做整體的現代化規劃。這也是何以中共先在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接着再於二十大進一步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因脈絡。
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有何差別?楊開煌認為兩者至少有三個對比。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對內講的,「中國式現代化」則是對世界講的;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針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是針對第三世界的;再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不可複製的獨特性,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歸納出供其他國家根據自身文化基礎的可學習之處。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以內生動力作為現代化的驅使力量,不同於許多國家因外力壓迫而不得不的現代化,從而也因此能夠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當談到現代化時,很多說法有意無意與過去傳統做出區隔。然而,中國式現代化一方面是「與歷史和解」,產生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使得現代化既有空間動力,還有時間推力;另一方面也是「與未來和解」,讓生生不息的能源成為不斷現代化的動能。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還體現了「共濟天下」的中國文化思維,中國人從來都是「眾樂樂」、而不希望「獨樂樂」,不同於西方民族國家現代化的「以鄰為壑」。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最高明之處,在於最終目標是「超越自我」,而非爭做第一。楊開煌認為,對中國來說,超越自我是對手永遠做不到的,因為「我永遠在追求明天,你的努力永遠在現在。」一旦核心動力是超越自我,也就沒有稱霸的必要,他反問「要跟誰稱霸?跟自己稱霸嗎?」
儘管在楊開煌看來,中國式現代化比西方現代化更有未來性,更具勝利性和成功性,不過他也認為仍有三大挑戰擺在中國面前。首先是西方無法接受中國與自己平起平坐,一定要把中國壓下去。其次是從一帶一路的實踐來觀察,未來會否引發多元宗教價值觀與一元宗教價值觀的衝突?
最後是台灣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能扮演什麼角色?楊開煌提供其個人看法,台灣一來可以從自身經驗出發,提醒中國大陸在現代化途中可能遇到彎路;二來藉由西方訓練的背景,協助中國大陸從實踐提煉出一套理論做法;三來還可以利用中國語言的優美和對西方習俗的了解,幫忙中國大陸跳脱八股宣傳,讓中國式現代化宣傳得更好,更好獲得其他國家的贊同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