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聯手炮製「華為包圍網」 中國反制為何「差別待遇」?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最近傳出英國計劃自今年起,逐步停用華為5G設備,駐英大使劉曉明就此表示,用不用華為取決於英國,中國希望成為英國的朋友和夥伴,但若果英國想把中國當作有敵意的國家,就需要承擔後果。
在防火長城之外,有論者抽出「後果」兩隻字就大造文章,將劉曉明的言論解讀為「戰狼」脅迫。

英揆:華為是「潛在敵國供應商」

根據劉曉明事後解畫,所謂後果是指若然英國封殺華為,將會對中國企業發出非常錯誤的訊息,有負面觀感。更為要者,當約翰遜毫不諱言地表示,華為是「潛在有敵意國家的供應商」,劉曉明身為代表中國的大使,僅用上「承擔後果」一語已算是客氣,對等講法應該是:中國也可以視英企來自「有敵意的國家」。

英國首相約翰遜。(資料圖片)

近幾年來,「後果自負」的論調不時都會出自中國外交官之口,但與華為風波相關的,除了劉曉明就似乎只得一次。2019年1月,時任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曾經警告,如果加方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將會面臨「後果」。

的而且確,中國當年就推行「限加令」,並且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拘捕兩名在華加拿大人。可是加方從未公布是否批准華為參與5G建設,沒理由會因而招致這些「後果」;實則中方反擊源於加拿大應美國的引渡要求,以涉嫌詐騙為由拘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

西方陣營毋須公開表態也可封殺

消極而言,封殺不封殺就只是一個表態,西方陣營可以一邊強調沒有封殺,另一邊就通過修訂法例或幕後「勸告」,不用攤出來講也能達致「封殺」的效果。加拿大即從未明言封殺,但現實是主要電訊營運商已公布5G建設方案,沒有一個包括華為。

🔑🔑從法國的「口罩危機」可以看到,中西陣營分離從來不易🔑🔑推薦文章:法國人不買法國口罩 西方擺脫不了「中國製造」?

+2

單講實際效用,北京如為一間民企而威脅制裁,對方要不落口實地行事十分容易,有沒有效果又沒十分把握,牌面上5G建設更屬他國內政,所以當提到「後果」二字,如何實施往往都取決於實力對比,以及整體互動。

講實力一面,美國動員盟友封殺華為,指示加方拘捕孟晚舟,更推行愈趨嚴厲的華為供應禁令,是所有衝突的始作俑者。中方對此仍保持小心謹慎,傳聞中的美企「黑名單」仍只聞樓梯響,亦未影響首階段協議的簽定和「爆買」承諾,頂多就指出美企從華為手上年賺數百億美元,封殺等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限澳令」與「限加令」各有考量

另一邊廂,同樣「選邊站」公開封殺華為,日本和新西蘭毫髮無損,而澳洲則對華關係緊張。事緣坎培拉近年修訂矛頭直指中國的《反外國干預法》,又積極參與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活動,更率先就新冠肺炎疫情提出國際調查,變相對華施壓,種種敵對行為累加才構成中方推行「限澳令」的外交基礎。

🔑🔑美國對中國多面開弓,連軍控協議也成為箭鏃之一。🔑🔑(【遏制中國】傳中程導彈落戶日本 美國真想霸王硬上弓?

+11

加拿大的情況就較為特殊,孟晚舟事件發生於華為風波早期,連華府的禁令都未出爐,美國和西方陣營還會打出甚麼牌還是未知之數,中方出手重擊可以開一個殺雞儆猴的先例,順便劃清競爭紅線所在:用不用華為是各國的自由,但如果協助美國「出陰招」就萬萬不能。

整體而言,中國外交官有時可能辭鋒犀利,甚至是太過犀利,但中國外交自有其穩打穩紮的戰略考量軌跡,行動上不會糾纏在單一因素不放手,更加與「戰狼」之類花邊綽頭沒太大關係。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