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潰堤論為何「老是常出現」?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官方傳媒日前報道,長江三峽大壩庫區受強降雨影響水位持續上漲,6月 20日的入庫流量增加至每秒2.6500萬立方米,庫區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
6月22日,位於長江三峽大壩上游的重慶遭遇洪水侵襲。受暴雨影響,綦江流域重慶段遭遇80年來最大規模洪水,最高水位一度超過保證水位(堤防設計的最高防洪水位)5米以上,當地政府需轉移逾四萬居民至安全地方。

如果套用極端的不可知論,大多數人沒去過三峽大壩,也不了解三峽大壩,更加沒有實地考察過三峽大壩,誰又可以言之鑿鑿說潰壩不潰壩呢?可是,人要生活以至生存,就永遠要在有限資訊中作出常識判斷,否則我們不是淪為小小事情就喊世界末日的驚弓之鳥,就是大難臨頭都不懂逃走的傻瓜。

2019年,網傳三峽大壩對比圖。左圖中看不出大壩有異常,右圖中壩體有明顯扭曲,對比效果明顯,有人質疑大壩是否已經變形。

「變形」衛星圖實屬去年舊料

一如中國崩潰論,講了幾十年都未崩潰,三峽大壩運行17年以來仍安然無恙,那麼在拋出「今天不崩潰,明天都會崩潰」之前,三峽潰堤論的支持者是否應該先反思一下為何這種講法會不斷被推翻呢?或者他們應該先還原基本步,先從做好一些公開資料對比入手。

香港建築工程師潘焯鴻即在個人FB專頁表示:網傳大壩「變形」的衛星圖,其上所呈現扭曲外觀根本不可能在混凝土建築物出現;大壩存量高峰為180米,超過175米才需要不正常洩洪,而警戒線則是145米,按現時儲水量就「僅僅」超過警戒線2米,實際上遠遠未超過大壩容量。

🔑🔑🔑重慶綦江遇80年來最大洪水 一度超防洪水位5米🔑🔑🔑

+5

所謂「變形圖」其實是2019年舊料,源於有網民求其在Google地圖上截拍就看圖作故事。三峽集團當時就解釋過,衛星圖不是實景拍攝,而是由演算法組合製作,圖像會有偏差,而專家定義的「變形」完全是另一回事,屬於壩體「受水位和溫度影響呈週期性變化」,出現極小幅度位移,是受監測的正常現象。

牆外「天降異象」綽頭大行其道

謠言之所以「踢得起」,源頭是三峽大壩工程本來就極具爭議。1992年全國人大表決建設議案,贊成票「竟然」只佔總數票三份之二左右,迄今仍是歷來得票率最低的獲通過議案。不少國民至今仍質疑,三峽大壩的經濟效益能否抵銷生態成本,建設品質能否抵禦自然力量和軍事攻擊,周邊地震頻繁是否與大壩有關。

🔑🔑🔑【圖輯】重慶綦江遇80年來最大洪水 水位退去後的現狀🔑🔑🔑

+11

此外,中國幅員廣闊,天災年年有,但過去一年來的災厄性質較為特殊,傳媒曝光率較高,簡單數一數就有非洲豬瘟、貪夜蛾、蝗蟲、鼠疫、新冠肺炎等等,致使「天降異象」綽頭大行其道。在此氛圍下,真心相信三峽潰堤的應該沒幾個人,防火長城外的傳謠者大多是幸災樂禍趁機「抽水」。

與此同時,不得不承認牆內傳媒、幹部和專家令人猶有餘悸。半年前就新冠肺炎疫情,臨近封城前夕,官方仍堅持「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內媒則將透露疫情的「造謠者」受罰通報全國,新聞報道上「萬家宴」歌舞昇平。實則三峽潰堤論能夠「永續」翻炒,與當局的信用前科亦不無關係。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