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劉士余首提落馬大老虎篡黨奪權 中共不再諱言政治罪行?
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小組會中,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發言,指十八大後查處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郭伯雄、孫政才這些位高權重的人,形容他們牽涉的案件是「陰謀篡黨奪權」,令人不寒而慄、觸目驚心。讚揚總書記習近平有政治智慧,果斷處理有關案件,消除了對黨和國家的隱患,挽救了國家和社會。
一直以來官方基本都是用「貪腐」定義落馬官員。特別在訴訟過程中,起訴、定罪都使用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等罪名。劉士余此言引發外界關注,這是首次有中共高官公開宣稱內部存在「陰謀篡黨奪權」的人物存在,似乎沉寂許久的中共「權鬥大戲」又有了舞台和劇本,然而此類陰謀論故事在目前權力結構穩定的中共內部其實難以再掀起多少風浪,而「篡黨奪權」的說法在中共的5年反腐中其實已經早有其脈絡存在。
官方正式罪名通報從未出現「篡黨奪權」
從對周薄令孫等人的問題通報中,從未有出現過「篡黨奪權」的說法。
薄熙來:「擔任大連市、遼寧省、商務部領導職務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期間,嚴重違反黨的紀律」。
周永康:「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保密紀律」、「泄露黨和國家機密」。
令計劃:「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組織紀律、保密紀律」、「違紀違法獲取黨和國家大量核心機密」。
孫政才:「毫無理想信念,背棄黨的宗旨,喪失政治立場,嚴重踐踏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泄露組織秘密」。
而以上人物的這些政治問題都沒有被官方具體公佈,其問題當然也遠非經濟貪腐問題那麼簡單,以至於外界傳言演繹不斷,諸如薄熙來篡權、周永康稱王、乃至刺殺習近平的說法在十九大之前都甚囂塵上,炒作中共權鬥樂此不疲。由於反腐直接涉及到人事處理,這種陰謀論調就更為突出。
政治問題的「毒」便是「篡黨奪權」?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上已經提到的「五年來,我們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確實從側面證實了中共黨內曾經存在相當大的政治隱患,而清除這些隱患其實也早有其脈絡。
然而實際上近年來,中共反腐的一大重點就是黨內政治規矩和政治生活問題,要求黨員必須「堅持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與此配合的是官媒輿論也公開了不少政治上反腐的說法,2016年11月30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刊登了王岐山10月31日在政協常委會議上的講話。王岐山稱,「清除了黨內『陰謀家』、『野心家』。」2017年1月1日,官媒《求是》刊發了習近平2016年10月27日在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近萬字講話全文。習稱中共黨內存在「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人違背黨中央決策部署另搞一套,不講民主集中制,獨斷專行、自行其是,搞『家天下』『獨立王國』,最後政治野心膨脹,搞政治陰謀活動。」,「有的人已經到了肆無忌憚、膽大妄為的地步」。而對於落馬的孫政才,官方通報就是「毫無理想信念,背棄中共宗旨,喪失政治立場,嚴重踐踏中共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而那些言而未明的政治問題,在官方總括來說便是一個「毒」字。在重慶,孫政才因為清除薄、王遺毒不力轉而變成的孫毒;而在軍隊系統內則是架空軍委主席郭、徐遺毒。此次的「篡黨奪權」或許是這些遺毒中的一味。
「團團夥夥」的下一步自然是「篡黨奪權」
19日上午,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楊曉渡在記者會上稱中共的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而他更提到18大以來共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幹部及其他中管幹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有43人,中央紀委委員有9人。
這是中共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情況,比中共建立政權之後前四代領導人所查獲的腐敗省部級高官總和都要多。
而從周永康的石油幫、四川幫、秘書幫以及到政法系統的權力交織;到令計劃的西山會;以及徐才厚郭伯雄架空軍委主席賣官鬻爵的軍隊貪腐窩案。每個被抓的高官背後至少與一個或多個利益集團捆綁,每個被抓高官利益鏈條上還有難以統計的更低層官員被一同處理,形成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窩案,而這就是習近平在之後所不斷提及並打擊的「團團夥夥」和「山頭主義」。
從中共的反腐動態能夠看出,習近平與執行反腐風暴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觸動了太多權貴利益集團的奶酪,引來不擇手段的瘋狂反撲也在意料之中——這其中自然就包括「篡黨奪權」,而這種團團夥夥、山頭主義的具體行為,如果超越黨內的路線之爭,則必然是對現任領導人衝擊甚至顛覆。
再「一鳴驚人」的劉士余:震懾中國污濁的政商關係
今年初,內地富豪肖建華從香港被帶走,至今杳無音訊。當其時中國富豪人人自危,外界多番留言揣測。到了2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全國證券期貨工作監管會議上「一聲驚雷」矛頭直指資本大鱷:「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呼風喚雨,對散戶扒皮吸血,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由此,中共便逐漸揭開了對金融市場利益集團的嚴厲打擊,其後劉本人也多次在公共場合講出不少金融領域的「重話」。
而這次劉士余在中央金融系統分組討論會的場合上講出「篡黨奪權」的說法也未必沒有其背後考量。
今天早上,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楊曉渡在記者會上才僅僅稱其堅決剷除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互交織的利益集團,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而劉的一番重話則是這些人「陰謀篡黨奪權,令人不寒而慄、觸目驚心」,雖然說法嚴厲,但是從證監會主席的口中說出,其政治意味相對較輕。
然而我們有不能忽視中央金融系統分組討論會這個場合,明顯是在金融反腐和保證金融穩定的局面下之警號。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上便已經提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而過去一段時間,中央密鑼緊鼓整頓金融業,這股風潮亦吹至民營集團,萬達、安邦、海航、復星這四個民營企業集團都先後受到「吹襲」。除了因為在不同領域各有影響力之外,亦可能與他們踩上一些政策「紅線」有關。
利益集團催生寡頭政治 中共將大刀闊斧政治政商關係
與中國古代不同,現代西方政治學對不僅承認利益集團的現實存在,而賦予他們合法地位,允許其在政治活動中發揮作用,透過影響政府決策來保障其自身利益。然而對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說,不斷積累經濟資本的資本家階層一方面入黨增加政治資本,一方面用自身經濟實力圍獵官員影響施政,官商勾結亂象加劇,出現了相當一批「白手套」、「紅頂商人」,更有甚者如遼寧賄選案一般騎劫政治體系運作。官方目前有意整頓改革開放以來政商關係,隨著中共領導層警告幹部「防止被利益集團圍獵」,「紅線時代」或者經已來臨,而劉士余的一番重話又會否在金融領域掀起政治風暴尚未可知。
似是有心,有似是無意,「篡黨奪權」這四個字便從一個並不大直接相關的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的口中流露了出來,自然會催生外界無限的聯想,而權鬥之說當然既有媒體市場又能夠迅速而簡單的解決迷霧之下中國內部的複雜權力結構分配問題。
這其中自然有中國政治長期不透明的根本原因,然而此次劉本人證實「奪權」說法卻能反映出中共的宣傳話語體系正在逐漸透明化,同時更有意願將中共歷史上存在的政治鬥爭與反腐權力分配問題作出區分。而關於孫政才的審判與定罪相信是外界在十九大之後相當關注的熱點話題,也許在十九大之後會再有更多消息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