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Henry Lee:以人和環境為本的設計
衣服,在每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義,有些人只求用以蔽體或保暖、有些人則以衣服突顯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對於「medium rare」主理人Eddie而言,衣服不只是如此,而「PROJECTbyH.」也許是最好的演繹。
再次到訪medium rare,這次造訪的是由台灣來的時裝設計師--Henry Lee。
攝影:鄧倩螢
品牌PROJECTbyH.由台灣設計師Henry Lee於2013年創立。Henry於在學期間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一直以紐約作為基地,直至去年才正式把工作室由紐約搬回台灣。品牌的Logo是一個手繪的圓圈,而「圓」正正就是品牌的理念,有一種從零到一,由「無」變「有」的概念。品牌的思想建基於不少哲學概念,Henry認為所有事物都生而平等,並且是共生的,「物」都生於同一個地球之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希望造出一件為人帶來最大值的衣服,不用理會性別、膚色的界限。
為人造衣
時裝業帶來大量污染是眾所周知的事,對於身在其中的Henry而言,他不贊成過度生產,所以希望可以把衣服對環境的傷害減至最低,「反璞歸真」是他想做到的。你可能會覺得衣服驟眼看來並沒有甚麼特別,不也只是一個走Minimal風格的品牌,但實際上卻「此言差矣」,因為衣服上每個細節、每塊布料都是用心之作。
Henry認為「衣服最新的時候,是最醜的時候」。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甚至是工作都可以為衣服帶來不同的轉變,而這才是當中最可愛之處。品牌著重為人設計衣服,而不是性別,Henry根據人的肌肉結構去設計每一件衣服。他的衣服沒有肩線,更強調了肩與手臂的一體性,亦不會被肩線限制了衣服的「性別」,而且根據人的線條去縫合每一塊布料,不會使用拉鏈,即使需要花上更多時間製造紙樣仍堅持用手製的鈕扣。Henry覺得使用拉鏈猶如走捷徑,在設計當中更重視的是萬物的本質,他說:「雖然拉鏈可以快捷地解決了不合身的問題,但其實當中忽略了物件本身的結構」。而布料選用了由日本訂製並且用古老織布機造的布料,皮革亦不介意用有瑕疵的部分,而最有趣的是,Henry會用上咖啡渣和茶渣作為染色的材料,當然,他不會特意去購買茶包和咖啡,只會用自己喝完、用過的去為布料染色。
至於「Unisex」的概念,原來是與他太太有關。Henry在Parsons主修男裝,而他太太則是主修女裝,二人的相識亦是令品牌為衣服除去性別的契機。Henry說:「我們的身型十分相似,甚至連腳的大小也一樣,衣服和鞋子都可以共用」。所以,在製作Lookbook時,特地用後期製作去除了本來的模特兒,再用線條取代,去除了性別在視覺上為人帶來的限制。
棄商從設計
從商也許是不少人,甚至是不少父母對其子女的願景。做一個商人,可以穿上西裝、出入甲級寫作樓、甚至好像俗語所講「每秒幾廿萬上落」,可以賺取可觀的金錢。
而本身唸商科的Henry,則放棄了從商,決意投入時裝的世界。Henry其實是在大學唸完商科才去讀時裝的,他自言生於一個較為傳統的家庭,作為商人的父親亦希望他可以從商。不過,當時的他十分喜歡研究牛仔褲,會去鑽研牛仔褲的結構等技術層面的東西,他亦自己開始做起了Portfolio,請教了不少朋友以及學習裁縫去投考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Henry形容當時是一種孤注一擲的心態,因為這是唯一可以證明自己能力的時候,若果連學校也考不上,更遑論要在時裝業發展。
每一年,都有不少躊躇滿志、滿腔熱誠的年青人希望投身時裝界,大展拳腳。然而,看似美好的時裝世界實質上卻不是這回事,當中所付出的血汗、時間、金錢絕對是遠超大家的想像。Henry表示在Parsons唸書時,確是十分辛苦,因為每一年的Project都很多,壓力也很大。第一學期有三十位同學,不擔保下一個學期仍有三十位同學。
不要為自己裝上天花
「做時裝辛苦嗎」這個問題確實有點老掉牙,因為不辛苦是騙人的。時裝似乎直接與辛苦畫上了等號,由設計、到選擇布料、縫紉、到後期宣傳、拍攝,全部都要全權負責,很難不辛苦吧?因此,為甚麼仍要做時裝或堅持的原因似乎是一個更有趣的問題。經歷了五個寒暑,去年把工作室由紐約搬回台灣。Henry亦直言,相對於美國,台灣的資源較少,紐約有很多布料市場、打版師傅、打樣師傅,做時裝較方便,不過於他而言,台灣則比較自由。雖然做時裝有不少難處,不過Henry卻說:「若果是真的喜歡一件事,並沒有困難或不困難,而是只有要抑或不要的選擇」。想就去做,當中的過程是最重要的,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退縮。「做好自己,就會有人欣賞」這句說話雖然十分「老土」,但亦是Henry的理念。
不少人都認為時裝業是白人主導,對於這個現象,Henry則覺得,雖然東方人在時裝產業中相對較不吃香,但不要將放大,最重要的是不要為自己設置上限。若果有「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吃香」這種心態,只會限制了自己的發揮。Henry補充:「當然我不是指很Naive地去認為時裝界不存在這種問題,而是應該認清事實,然後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努力」。對於想經營自己品牌的年青人,他說:「做時裝就像是做藝術,最重要是要保有初衷和熱情,以及了解清楚自己喜歡甚麼。」
對衣服的熱情、講究和認真,不但連繫了Eddie和Henry二人,亦是令人敬佩之處。這份態度,我們亦應珍而重之。
Instagram:project_byh、mediumra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