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松本弘二郎展覽:別迷失在畫作詮釋之中

撰文:陳褘
出版:更新:

三月可說是香港的藝術月,大大小小的展覽,應該讓一眾藝術愛好者忙不過來。不知大家看展時是否有看解說的習慣?日本當代藝術家松本弘二郎正在香港Good Vibes Only Store辦展,與他交談過後發現藝術家的創作意念與外界演未必一致。當人們覺得文字解說讓自己看懂了作品,但過份詮釋的話卻是令自己離創作原意愈來愈遠。

松本弘二郎在香港開辦首個海外個人畫展。

松本弘二郎(Kojiro Matsumoto)於多摩美術大學主修純粹藝術,並取得碩士學位。他因為非常欣賞村上隆的職業道德和成功的市場營銷手法而加入Kaikaikiki畫廊工作,成為村上隆的徒弟,並管理他的助手隊伍,又在2012年策劃「Transeffusion」展覽,推動了以漫畫藝術為基礎的日本當代藝術新風格,成就很快就被日本藝術家、藝術品經銷商和收藏家圈子所熟悉。

撇開「村上隆徒弟」標籤

以上是對松本弘二郎最標準的簡介,每每提起他總伴隨着「村上隆徒弟」的標籤,但撇開這點後,弘二郎本身是一位怎樣的藝術家?

其實弘二郎並非因為村上隆才開始畫畫,他本身便喜愛藝術,在高中時因為希望考進美術大學才開始奮力畫畫。「對我而言,藝術代表着貫徹始終,當我下定決心要做時,決不可以輕易放棄。」弘二郎如此形容藝術對他的意義。

松本弘二郎指自己一開始的繪畫風格與現今不同,大約七、八年前才開始繪畫漫畫風格的畫作。(IG @kojito_m)
松二弘二郎,Stand By Me

「我畫的不是貓」

松本弘二郎的作品中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年輕女孩,另一個則是經常被形容為「貓」的角色。問及為何有這樣的搭配時,他才解釋道:「我畫的不是貓,只是一個非生物的虛構角色。」出生於1976年的弘二郎在成長年代受到許多日本漫畫影響,尤其看到手塚治虫的《阿童木》、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夢》等作品都是由人類主人翁搭配非現實生物的伙伴來拯救世界、解決煩惱,便將此角色設定用於自己的畫作之中。大家不要再形容畫作中的它為「貓」了,正如哆啦A夢也不喜歡被人叫作狸貓。

實際上,創作是無意識地投射生活

曾看過一本有關創作的書名為《Steal Like An Artist》(中譯:《點子都是偷來的》),即使是藝術家,他們的創作點子也難以憑空爆發出來,總需要一些生活經驗觸發靈感,進行創作時,那些日積月累的小碎片便自然而然地傾瀉於作品中。在松本弘二郎的畫作裡,隨處可見他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蹤跡,問及他選擇這些題材或技法的原因,他只是回答說:「是一種無意識的投射。」

松本弘二郎,Light side

《Light side》是松本弘二郎是次展覽中最用心創作,也是最喜愛的一幅畫,其中亦將不同創作符號集大成。他本人便解釋了畫作的細節,以及他人的誤解:

年輕女孩:弘二郎對女兒無意識的投射,創作時沒有以女兒為中心,角色卻隨着女兒成長而長大。另外日本漫畫中的女孩都是大眼睛,所以他也理所當然地強調女孩的眼睛部份。

裸足、沒有趾頭:因為日本的天才表演者都沒有穿鞋子,而且看到《哆啦A夢》的卡通形象後便將筆下角色畫成裸足、沒有有腳趾頭。

功夫動作:弘二郎自少看到許多港產動作片,成龍、元彪等功夫演員形象深入他心,耳濡目染下便將功夫元素加入畫作

孤獨感:很多人形容弘二郎的畫作有種孤獨感,他卻解釋說在創作時完全沒有投放自己感情,只以構圖為先。

如果非要他解釋每個元素背後的意義,他當然能夠分享,只是這些詮釋都不是在創作之時就準備好說辭。「Lost In Translation」展覽名字受索菲亞科波拉的同名電影啟發,也表示了松本弘二郎在日本以外地區語言不通的情況,只好以繪畫來與人溝通。既然藝術是種大同語言,大家在觀看展覽之前不妨清空對藝術家、展品的既有想像,或者放開文字解說的框架,嘗試以最直觀的方式去感受作品。

松本弘二郎香港個展「Lost in Translation」
日期:2018 年 3 月 3 日至 3 月 24 日
時間:中午 12 時至晚上 8 時(星期一至六)
地址:Good Vibes Only Store
九龍觀塘鴻圖道 45 號宏光工業大廈 10 樓 G 室

照片由Good Vibes Only Stor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