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4VAN變「免費」司機罵傻 創辦人:你知得太遲
當客貨車app GOGOVAN宣佈和中資機構合併,估值78億,另一客貨車app CALL4VAN卻一直浮浮沉沉,去年開始向司機收月費才開始有收入,前幾天卻宣佈將公司轉為有條件的免費客貨車平台,即舊司機維持月費計劃,新司機抽佣10%,但兩者如有困難可以不交或遲交。舊司機聽了竟不贊成,還罵創辦人Conrad他傻,他卻決心當個傻人,像那些罵他的司機一樣。
他相信有傻人,在這世代大家才有原因生存下去。而生存,是他的關鍵字,因為他甚至曾經想過死。
堅持定價比對手高 保障司機利益
「我不是那麼偉大想如何為司機爭取權益。」CALL4VAN創辦人符棨朝(Conrad)說。「我衷心地覺得我是需要支持司機,支持這個行業健康發展,我才可以賺到錢。要不這件事沒意思也做得不長遠。」
CALL4VAN在2013年尾創立,比GOGOVAN遲約半年。當GOGOVAN的訂單設為同一時間發放給所有司機、令司機要鬥快搶單,又曾降低對乘客的夜間附加費,CALL4VAN卻堅持採報站排隊機制,即例如司機到達A地,報站後,若有當區出發的單就會派給最早報站者,讓他們不用時刻分心搶單,另外還維持最低收費60元,比GOGOVAN高5元。
「區內送區內如果塞多兩個燈位,都要花司機25分鐘到半個鐘,(如果一單55元)即一個鐘做到110元,但扣除你的營運成本——養車、牌費、泊車、油錢,大概(一個鐘)6至70元,還未計你的人工。即你只能收到落去麥當勞做都有的那個價。」
「司機長遠賺到錢我才賺到錢」
他說不想把行業做壞。「我希望這件事 ( 客貨車App生意)是長遠的,那方法就是司機要長遠賺到錢,整件事要雙方都有利,這才是健康的生意。」
這種想法,源自他在一間跨國公司工作的經歷,當年他第一日上班就遇上亞太區大會,各區負責人說的不是賺到多少錢,而是做了什麼去提升社會意識。他那時想:「辦公司不是要賺錢的嗎?怎麼在說一些無關的事?」但耳濡目染下,他漸漸也覺得,公司在賺錢時也要有社會責任。
因此雖有投資者曾想注資CALL4VAN,他卻一直不敢隨意接受,怕難以平衡投資者和司機的利益。「現在GOGOVAN連不貼貼紙都有機會被停機,不能接單。」Conrad說。「報紙頭條都在說他們合併,市值是香港startup最大的,但背後這個行業是否在受惠,或者司機貢獻了多少都沒有人知道。」
洗車幫補家計:手都在震
堅持不降價,又沒有龐大資金做宣傳,CALL4VAN的客人一直減少,司機也愈來愈少。沒人接單,客人又再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對手一直沒對司機收費,他們也不敢收,因而一直沒有收入,多年來卻消耗了過百萬,還要問銀行、父母、朋友借錢。去年Conrad加入另一公司「洗車俠」,還落場洗車,才幫補到生活。訪問前一天他在某地庫為一部車打蠟打了8小時,期間只喝了一盒檸檬茶;再前一天,他工作至凌晨4時,傳訊息給本來約好第二天早上訪問的記者說:對不起,明天應該起不到床了。
由生意人變洗車人,他不覺得彆扭,「都是一個增加收入的方法,而且是一門手藝。」但他記得師傅上洗車訓練時,輕描淡寫地說:「你都是拿鍵盤叻過拿打磨機。」他沒有不開心,只覺得既然這刻沒法用鍵盤發揮長處,那便試試洗車吧。但每天困在那沒有通風的停車場內時,他每一刻都想不做。「手都在震。」
改抽佣制吸納非全職司機
直到去年GOGOVAN開始抽佣,他們才敢向司機收月費,總算有些收入。「我拍檔幾乎是義務,今年我只給了5000元他。」前幾天,他卻宣佈將平台轉為「免費」——新加入司機每宗交易收10%服務費,如果無法承擔,可以不付費,現有的司機則繼續維持月費100元,但如果無法負擔可以遲交,他還會每月向司機公開收入。
司機朋友聽了,大罵他自掘墳墓,他卻說寧願豁出去。「現在接單率只有5至6成,朋友都半開玩笑地說:CALL4VAN出名什麼?出名無車囉。」他笑笑說。「希望吸納不是全職跑台的人,純粹合路程就去。多單有人接了,客才會回頭。」
豁出去,還因為他曾經命都想不要。「CALL4VAN就好像小強。」他笑着說。但下一刻他說,其實撇開了一切身份之後,他是個不說話,也不會笑的人。財政、家庭、社會低氣壓,以至一路以來對人生的迷茫,都令他走進迷霧。健談的背後,還埋藏着怎樣的心事?詳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