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太平清醮】「福」字平安包唔係為意頭?舊時學生放足四日?

【長洲太平清醮】「福」字平安包唔係為意頭?舊時學生放足四日?
撰文:何雪瑩 梁雪怡 洪藹婷
出版:更新:

孩子間一直流傳一句戲言:「長洲賓客人數多。」這句語帶雙關的玩笑話,今天已不只是玩笑。
每年農曆4月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塞個水泄不通,由碼頭開始大排長龍。遊客趕往看飄色巡遊,攀爬好手忙着參加搶包山比賽。長洲四面環海,昔日以漁業為主,今日旅遊業已成為經濟支柱。包山、飄色和芒果糯米糍,儼然是長洲三寶。
當旅遊發展局將太平清醮稱為「包山節」,包山和飄色成為整個為期4日的節慶文化符號,節慶背後的意義又有幾多人記得?亦有人批評,節慶過分商業化令長洲人感到煩厭,有長洲人搭不到船之餘,只有連夜出走。當一個小島的節慶成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還屬於長洲人嗎?對不同的長洲人而言,太平清醮之於他們,又是什麼?
這是一個自由行以外,關於旅遊和社區的故事。

開光後,大士王跟山神、土地供奉在北帝廟左旁。(吳鍾坤攝)
開光後,大士王跟山神、土地供奉在北帝廟左旁。(吳鍾坤攝)

祭神

於長洲建醮值理會負責神像監督的梁炳燊,道出一則關於北帝「燒鬚」的小故事:相傳長洲後街曾發生一場大火,有位伯伯上前救火,後來人們來看北帝,發現祂的鬍鬚不見了。於是街坊想起那個救火的伯爺公,有人建議請台神功戲,恭賀北帝顯靈,這便是太平清醮每晚也請神功戲的由來。

這個救火伯伯,是每年太平清醮的主角。年初五先由建醮會到北帝廟添香迎神,請北帝出來巡遊一圈,連同天后娘娘,回到北帝廟右邊的神棚。工作人員其後會到其他七間長洲廟宇,請其他神明同到神棚,街坊可以在神棚添香拜神。

初五晚由道長向大士王、山神、土地、鬼差開光,放在北帝廟左邊。30多年來,也是由海陸豐請來紙紮師傅,朝8晚12在北帝廟趕工,10日內要完成11個鬼差和三大神。

初七晚上的水祭,主要由和尚坐艇到避風塘不斷頌經化衣。另外在北帝廣場空地,會用米寫成「恭迎聖駕」四字,街坊事後可取走這些平安米。

到了初八巡遊當天,早上先做「走船」儀式,即在一隻4呎長、1呎闊的紙船,放一隻公仔扮船夫撐船,連同12隻鴨蛋代表12個月、放五穀代表豐收、金銀香燭,由喃嘸頌經,將紙船推出海;由道長蓋印加持平安符,派給街坊。

下午飄色巡遊過後,晚上的「山祭超幽」才是太平清醮的重點環節。海旁一棵近北帝廣場的木棉樹,當晚會大開36席、用3呎乘3呎的紙鋪於地上,招待幽魂,旁邊放着寫了「孤魂」的燈籠。最後化幽,再化大士王三大神,街坊可以拿香燭、米飯、生果、包點放在每圍供奉孤魂。

翌日凌晨謝天地過後,街坊也可以推燒豬、鴨來祭拜開齋。到9點便會派發平安包,讓街坊掛在門口或地主供奉,祈求平安。下午送神回廟後,整個太平清醮儀式完成。

以前長洲學生可於太平清醮期間放假四天,現在只有一天。(陳焯煇攝)
+1
很多長洲小朋友也曾經參與飄色。(陳焯煇攝)

包山

以前的太平清醮場地在東灣。老居民說,即是現時沙灘附近的鄉村酒樓,那時未有酒樓,只有三棵椰子樹,差不多50呎高,每年三座包山便在三棵椰子樹前搭建。

那時搶包山是一種儀式,有些人說上去搶的多數是「水面人」,即是漁民,他們要張帆出海,經常爬上船桅。有些人又說,包山上的人通常是有背景人士,當年每個包山也代表一個堂口,所以三個包山上的平安包並非蓋「平安」,而是蓋上不同堂口的縮寫字,例如海陸豐14K蓋個「滬」字、新義安蓋個「安」字、福義興蓋個「福」字,潮州人又有另一個幫會,刻上「潮州」。

搶包山之後,包通常派給街坊,用來祭祀幽魂,而不是食用,2005年旅發局規定在包上蓋「平安」,給孤魂野鬼的包才會成為商品讓人食用。包山自70多年前,由從事泥水工的長洲居民陳林紮製,通常農曆3月15日左右拜神,告知北帝後才開工。每座大包山高50呎,最少要80條竹,包括幼的篙竹和粗的茅竹。中間有30枝竹作為支撐,再套上14個竹圈,頂部再以一枝破成6片的竹來接駁,如是組成一個圓錐體。其後鋪上一層白色雞皮紙,將平安包串成一串後,再綁上去。大部分時間在包山上爬來爬去的,多數是陳家的人,只是上平安包和拆包這兩部分,由大會負責找一些「水伕」幫忙。

1978年之前,搶包山用的是這些真的包山,包山頂分別放了3尊觀音像,飄色巡遊過後的12點敲響銅鑼後,誰登頂搶到,即表示未來一年一家平安。不過,當晚有兩座包山倒塌,24人受傷。2005年復辦搶包山後,康文署規定事前要有選拔賽,到正式賽事時爬的包山也是假包山。

小朋友要在飄色台上站穩陣腳原來有秘訣。(陳焯煇攝)

放假

以前太平清醮的日子不定,靠每年向北帝爺卜杯而定。後來值理會將道教的太平清醮節日定於佛誕四月初八,即為公眾假期。這個統一某程度上也是將長洲和「香港」聯繫起來的一個重大改變。

舊時小島有自己的節奏,10數間幼稚園、6間小學、3間中學,學校有自己的「紅日」,太平清醮照放四天假,因為當時太平清醮是屬於校內的團體活動。通常學校也會組織表演節目參與巡遊,例如樂隊(銀雞隊)、舞獅舞龍,全校師生總動員都上街參與巡遊。

現在小島只剩4間幼稚園、3間小學和2間中學,長洲的小朋友開始「出香港」讀書,不再屬於街頭,回到長洲也要補習。以前小朋友在太平清醮前後放假,在家沒事做就跟着大人看如何籌辦這傳統,例如祭什麼神拜什麼廟,現在小朋友日間都「被消失」於校園和補習社,大概只有「佛誕」當天公眾校期,學校才會放假。

我問一個中學生,飄色巡遊那天你準備怎麼過,他回答說,那天要補習,然後回家溫書,6月要考試了。

醮期長洲必須齋戒,一些海味或賣雜的店舖索性關門。(潘思穎攝)

食齋

太平清醮不是只有飄色或搶包山,對於長洲人來說,食素3天是同等重要的環節。比較神奇的是,這3天食素只限於長洲境內,離開長洲即可食雜了。

太平清醮第一天晚上11點「起醮」儀式後,即齋戒開始,直至初八晚上12點半的「謝天地」儀式,向北帝爺卜杯,若是勝杯即整個太平清醮完滿結束,齋戒可以完結。

出生於長洲的Harmony小時候覺得守齋三天是有趣的事、甚至有點期待。「可以食甜酸齋了﹗」每年的太平清醮,家人會買甜酸齋,嫲嫲也會煮羅漢齋炒麵、粉絲豆卜蝦米、蠔豉等等。Harmony試着向一些長洲人請教,為何食素卻可以食蠔?聽說是蠔曾經救過菩薩,卻不明為什麼救了牠,菩薩竟叫世人吃牠們?

長洲人說起太平清醮變質時,都會以食素作例子,並說食素該是自律,長洲人一直遵守,很多傳統店舖會改賣素食,不賣的則關門,就連碼頭對面的長洲麥當勞在太平清醮期間也只賣素包。可惜愈來愈多小店賣雜。

但賣開雜的食肆突然轉為賣素其實也很花工夫。例如甘永泰魚蛋80歲的老闆甘比德笑說,以前若賣雜會被群眾圍剿,「被值理會用砂煲罌罉叉你」。他們每年太平清醮也要由酒樓另聘師傅來炒齋,平時打魚蛋、劏魚的伙計變相要幫忙刨薯仔皮、搓粉等等。

前幾年,他們試過搞搞新意思,賣「芋頭魚」,即是將芋頭製成魚狀,但是,芋頭和魚模加起來的成本比他們買的魚還要貴。

計起來,賣素三天只賺千幾二千元,所以,老闆今年太平清醮決定關門了。

出了碼頭右轉,不向麥當勞方向的海傍道行,直走都是一片寧靜。(潘思穎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