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建州・上│62年前,夏威夷怎樣由海島小國變「第50州」?
從熱鬧的歐胡島、浪漫的茂宜島,到人迹罕至的摩洛凱島,夏威夷群島憑藉椰林樹影、優美海灘,每年吸引全球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這個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的地方,在1959年8月21日正式加入聯邦成為第50個州。當地目前人口約130萬,亞裔佔最多,有三成七,其次是佔兩成六的白人,原住民夏威夷族今天只佔不足一成,主要經濟來源是觀光業。感覺上,這裏是「最不美國」的州份。
今年4月22日,美國眾議院以216票贊成、208票反對再次通過支持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法案。若法案最終獲參議院通過,華盛頓特區將是繼夏威夷後美國新一個州份。
夏威夷由夏威夷島、茂宜島(Maui)、拉奈島(Lanai)、摩洛凱島(Molokai)、歐胡島(Oahu)、可愛島(Kauai)和尼豪島(Niihau)七個主要島嶼,以及多個細小無人島和夏威夷西北部群島組成,總面積為28,311平方公里,佔全國347分之一。它是美國最南方的州,亦是全國唯一不在美洲大陸且位處熱帶的地方。
夏威夷群島原住民為波利尼西亞人,據考古學記載,約於公元300年,來自太平洋中南部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s Islands)的波利尼西亞人最先登陸夏威夷,並建立起部落制度。隨後,來自大溪地的原住民也來到這裏定居,傳入對神和半神人的信仰,還建立具嚴格社會階層的卡普(Kapu)制度,夏威夷著名的草裙舞(Hula)也是從那時開始流傳下來。
1778年,英國探險家庫克(James Cook)率領歐洲人抵達夏威夷群島。隨着更多歐洲人和美國人到來,逐漸改變了原住民的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結構,以至島上的生態環境。1810年,夏威夷酋長卡美哈梅哈一世(Kamehameha)統一夏威夷諸島,並以歐洲為範本建立夏威夷王國,施行君主立憲的現代化制度。其後,夏威夷政府於1840年修法,將原有的王國制改為君主立憲制。
夏威夷王國 成也糖業敗也糖業
夏威夷由建立王國到成為美國聯邦州份的命運,與當地製糖業密不可分。自十八世紀以來,夏威夷的製糖業便一直支撐着當地經濟,美國是其最大貿易夥伴。在這期間,美國的傳教士逐步滲入夏威夷王國的權力核心,使其政治機關成型,又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改變了土地租借方式,令大量美國人在當地買地開設製糖廠。其中最關鍵的事件是1861至1865年爆發的美國內戰,導致南北分裂,亦令南北之間的物資交易中斷。南方的特產之一就是蔗糖,這導致北方需要從海外尋找另一個供應來源,於是看中了夏威夷王國。美國內戰導致夏威夷糖的出口量由1861年的250萬磅,急升至1865年的1,530萬磅,四年間增加了逾五倍。
夏威夷雖然因製糖業而獲得長足經濟發展,惟也因這個行業而令美國人勢力大肆擴張,最終介入了當地政治。1890年,糖商在當地已投資了近3,300萬美元,美國佔其中八成,猶如牢牢掌握了夏威夷的經濟命脈。關鍵人物之一是糖商皮雅士(Henry A. Peirce),他於1869年獲美國國務院任命為美國駐夏威夷部長(United States Minister of Hawaii),職位與駐各國的大使同級。擁有二十年夏威夷營商經驗的他,深信當地興盛的製糖業對美國最為有利。由於美國對入口的糖徵收高達20%的稅項,嚴重影響了夏威夷糖商的利益。為此,皮雅士於1873年提出夏威夷以珍珠港作交換條件,換取美國撤銷對糖徵收關稅。
製糖業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營運製糖廠的人力亦需由外地引入,美國人大多從大清帝國及日本引入外勞,人數達5.5萬之眾,一下子使當地人口倍增,意味着本土原住民的重要性已大大減低。
最終在1893年,由於白人經已牢牢掌握了當地政治和經濟命脈,一眾擁白人血統的檀香山糖業巨頭商人於是推翻利留卡拉尼女王(Liliʻuokalani)的夏威夷王國,並成立夏威夷共和國。五年後,在維護太平洋安全的理由下,夏威夷被迫簽署成為美國領地,改派駐總督管理。1959年,在頗具爭議的公投下,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第50州。由於此一歷史緣故,部份夏威夷原住民視美國併吞夏威夷王國為非法行為,於是發起獨立運動。他們認為1959年的公投中,大量美國軍事人員參與投票,不能完全代表原住民意願,拒絕承認其法律效力。
不屬任何州 首都在國會沒代議士
美國維持50州的狀態逾半世紀後,聯邦眾議院於今年4月22日表決,批准華盛頓特區成為美國第51州。華盛頓之所以仍是個特區,本身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1776年,美國獨立之初的首都在費城,其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自1785年開始,紐約被定為美國首都。在1790年7月1日,國會通過《首都選址法》,決定將首都從紐約遷至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和安那考斯迪亞河(Anacostia River)匯合處附近,土地則由馬里蘭州和維珍尼亞州移交給聯邦政府創建新都。1800年,聯邦政府部門陸續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首都正式運作至今。
華盛頓特區目前人口超過71萬,多數為非裔及拉丁裔。當地人口較懷俄明和佛蒙特兩個州多,屬民主黨根據地。由於特區實際上是由美國國會直接管轄的聯邦地區,故不屬於美國任何一個州份。這背後也是美國開國元勛的意思,認為任何一個州都不應擁有聯邦政府首都的權力。由於華盛頓特區並非州份,故當地居民的投票權利過往引起過不少爭議。《第二十三條修正案》因而於1961年獲通過,旨在給予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公民參與美國總統和副總統投票權。不過,直至今天,特區的公民並無聯邦眾議員和參議員,只有參議員列席代表與眾議院列席代表,在國會並沒有投票權。
今年1月的國會山莊騷亂和聯邦政府遲遲未能部署國民警衛隊,使當地民眾開始關注安全問題,要求授予華盛頓特區州地位的呼聲高漲。而且,特區居民的人均聯邦納稅額全國最高,在疫情下,近期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美國救助計劃法案》(American Rescue Plan Act),每個州獲得至少12.5億美元(約97億港元),但華盛頓特區僅分得5億美元(約38.8億港元),激起當地人升格華盛頓特區的慾望。
不過,對於是次華盛頓特區升格為「州」,美國民間不見得十分支持。雖然在2016年的全民公投中,接近九成的華盛頓特區居民支持建州,但全國範圍的反應不太熱烈。而近期的全國性調查發現,只有35%選民支持升格,其中52%來自民主黨人的支持;反對的選民則有41%。
美國憲法和司法政治學專家Howard Schweber指出:「在公平方面,升格存在根本問題,因當前的投票很大程度是在現時的政治氣氛下進行的。」他認為這正如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升格的達科他州、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一樣,確保了共和黨在參議院中佔據多數席位,是政治因素主導。
倘若成事 或打破兩黨平衡局面
目前,民主黨、共和黨分別在參議院各佔50席。若華盛頓特區最終順利升格為第51州,民主黨將有望多拿取兩個參議院議席,打破現時平衡的局面。雖然總統拜登表態支持方案,但共和黨卻不樂見,故相信法案在參議院必定遭到大力反對。即使最終通過,有專家相信或引來潛在的法律挑戰,可見要「由特區成州」並非易事。
誠然,華盛頓特區不像夏威夷,在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上與美國本土沒有很大差異。惟美國每新增一個州份,都有機會改變民主共和兩黨的勢力平衡,故一向不易成功。這從當年夏威夷升格的先例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在1959年,美國除了在8月加入夏威夷州外,同年初還增加了「偏紅」的阿拉斯加州。由於兩地各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勢力範圍,故兩州在同一年加入聯邦,才未有遇到過大的阻力。
(節錄)
閱讀本文下篇:華府建州・下│屬地波多黎各:獨立?建州?維持現狀?
上文節錄自第262期《香港01》周報(2021年5月3日)《海島小國62年前成美國第50州 從夏威夷看華盛頓特區建州之路》。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