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國會演講|美國終將順應時勢回歸「大政府」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4月28日晚在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講時宣示,在他就職百日之際,自己在疫情防控、重振經濟和重建信任方面的承諾均已兑現,「美國已經重新運轉起來」(on the move again)。在提到對美國企業和富人加稅、以支付自己4萬億美元開支方案時,拜登強調,滴漏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從未奏效,是時候從底層由下而上、從中產階級由內而外發展經濟的時候了。美國要進行「一代人才有一次」的大規模投資。

整個演講中,拜登強調政府應該承擔的更多角色,而且從拜登推出的開支方案來看,如果執行下去的話,政府必然要承擔更大的作用。他認為,要想贏得同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美國必須重建自己,而且要建得更好,主要體現在基建、學校、網絡、太空、科研等各個領域。而這些領域的投資也只有「政府」才能作出和執行。

拜登提到,幾十年前美國曾把相當於2%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開支用於研發,但如今這一數字不到1%,中國正在逼近。為了贏得21世紀,美國必須主宰先進電池、生物技術、晶片和潔淨能源等未來科技產品。

+1

滴漏經濟學是列根(Ronald Reagan)執政時期堅持的經濟理念,認為政府終究不是救濟窮人的最好渠道,而是要通過經濟增長積累財富,然後最終讓窮人受益。列根曾在就職演説中提到,對於美國的經濟危機(1980年至1982年),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才是問題所在(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

即便是上世紀90年代的民主黨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也曾在1996年的國情咨文中提到,「大政府時代已經終結」。現如今,經歷小布殊新保守主義和奧巴馬較左翼的新自由主義,以及特朗普的民粹保守主義,拜登又重新喊出了「大政府」的回歸。

按照拜登的説法,自己10年4萬億美元的開支計劃(涵蓋基建、兒童及工薪家庭)就需要強有力的政府領導力與執政力——也就是要升級政府的角色,體現為人服務的政府,實現政府角色的一次轉型。

通過否定列根經濟學,強調自己執政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在疫苗接種、經濟刺激和增加就業等方面的作為,拜登就是要告訴美國選民,危機時刻,只有大政府才能為他們提供救助、結束疫情並加速疫情後經濟的復甦。只有大政府才能讓他們享受更優質的基建、醫療和生活服務。他説:「我們必須證明民主依然有效運行,證明我們的政府仍然有效運作,能兑現對人民的承諾,帶來切實成果」。

美國「大政府」主要體現在危機時刻,上世紀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美國被迫參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本世紀初的次貸危機,執政者都會主張擴大政府的角色。從拜登基建和減稅規模及力度來看,這種「大政府」力度超越奧巴馬時期,甚至要接軌二戰前後的水平。

羅斯福時期在「公共工程」領域的規劃與投資,在年度GDP的所佔比重高達七成;艾森豪威爾時期主張修建美國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克林頓時期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以及奧巴馬在金融危機後的基建支出,都體現了大政府角色。

4月22日,拜登舉辦全球領導人氣候峯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首個在峯會期間發表演講的外國領導人。(Twitter@Sidhant Sibal)

但是,和奧巴馬及克林頓時期相比,此次疫情以及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改變了美國經濟和政治哲學。拜登提出的基建方案更廣泛,規模更大,甚至應對氣候變化支出也涵蓋在內。目前,拜登提出的開支方案逼近6萬億美元,執政百日後新的開支方案還會出台,預計可能會接近10萬億美元。

其實,特朗普執政後期為了連任選舉,也曾加大政府角色,迎合民粹力量,爭取工薪階層選民的支持。拜登28日的演講所要針對的民眾就是工薪階層和中產家庭。這也是他能夠勝選的關鍵所在。而且,對於左翼勢力來説,危機時刻更需要更多開支方案,尤其要對市場私有化的體系進行改革。比如,此次聯邦政府在醫療體系領域顯露出的缺陷,就促使左翼勢力呼籲將其「國有化」,加大政府主導。

但保守派共和黨人認為,小政府才是符合他們執政理念的經濟力量,對於在疫情高峯時期的救助方案,共和黨勉強認可也是出於抗疫的需要,而非刺激經濟。如果疫情得以緩解,共和黨預計會更多從列根經濟學層面阻礙拜登的開支方案。

執政百日後,國會民主黨人預計還會施壓拜登通過更多刺激法案。共和黨必然會竭力阻撓,因為他們始終堅信第一任期總統必然面對的政治周期,即2022年的中期選舉。拜登推行大政府路線過猛,很有可能在國會中期選舉遭遇掣肘。

但大政府路線或許也是形勢使然。當下美國面臨的各種內政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司法和警察系統的改革,槍支暴力,都需要政府更多、更積極地介入。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最新公布的民調,多數美國人認可拜登目前的執政表現,過半美國人認為政府應該解決更多問題。這或許有助於拜登更加自信、大膽地嘗試推進自己的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