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傑哽咽憶嫲嫲往事 長者笑談生死觀 綠色殯葬如何延續生命與愛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中,生死好像離我們很遠,但其實,面對生命的終結是每個人都必須正視的課題。隨著年紀漸長,死亡往往無可避免,規劃身後事的安排現今在社會上也不再是避諱,不少老友記更願意與家人及早溝通身後事的意願,並選擇以綠色殯葬形式延續對彼此的愛及思憶。下文分別是年青藝人許家傑先生對死亡的體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安寧服務總監陳慕寧女士的看法,以及三位真實長者個案分享對於生死和綠色殯葬的思考。
年青一代如何看身後事
藝人許家傑先生:「發達未必每個人都會有,但死亡一定會有。」
電視劇《愛。回家》裏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但跳出劇裏的角色,許家傑先生對生死有著更深刻的思考。許家傑先生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年輕時對生死話題心存避忌,但隨著年齡增長,他意識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他認為人們總是熱衷討論未來的成就,卻很少討論如何預備自己的最後一幕—這件聽起來彷彿是件很嚴肅或不開心的事,對於他來說不過是必然發生,但只是未知何時。許家傑先生覺得,大家如果早一點做了準備,無論是他自己或家人,當大家有共識,讓死亡在未來某刻來臨時亦不會帶來太大的難過。
「如果你問我,我是想撒在自己的花園裏面,」許家傑先生娓娓道出個人的喪葬意願,「這一刻我知道是暫時未可以的,亦都知道可以在海上撒灰,或者指定的一些紀念公園,我都會考慮這方面。」
談起他最深刻的,是從小照顧他的祖母所帶來的生死體會。
「我自己都有一幅相,這個就是我的嫲嫲。」許家傑認為,如果真的想念她的話,有一部手機或者一張照片,已經可以隨時隨地懷念到她的所有。
他回憶起照顧祖母的日子,深刻體會生死的意義。談到祖母的過世,他感到難過,因為未能與她正式道別。當時祖母在醫院彌留之際,牧師正跟許家傑及其家人説要跟她說多謝,但未竟回房以後,祖母已經過世。回想過去,他平靜但有點哽咽地表示,「那一刻其實都挺難受的,就是好像看不到她最後一面—但同時間我在想,如果在祖母生前我們一直待她很好的話,其實那一刻不是最重要。」
經歷祖母葬禮時,許家傑感到痛苦亦挺辛苦,因為做完破地獄的儀式之後,看到她的冰冷身軀會不好受,所以向大家強調「愛要及時」,他以自身看着祖母的照片為例,從照片他感受和回想到他和祖母彼此曾有許多美好的相伴時光。他認為,不要等到要談殯葬時才去斟酌什麼形式,更重要的是花時間多點與家人聊天,甚至可以了解他們將來想怎樣過餘生。
現今老友記更開放談生死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安寧服務總監 - 陳慕寧女士: 「越來越多人願意去接觸殯葬這個話題。」
陳慕寧女士分享,在她接觸的長者中,一些較年青的相對會更開放去談論生死,大概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仍有能力為自己作準備。一些晚期病患者反而因為不捨和擔心,令他們會較少去談生死。「但是我看到這十幾年,其實是越來越多人願意去接觸殯葬這個話題,甚至對後事或者綠色殯葬多了認識,」陳慕寧女士指出在綠色殯葬之處,「在這個登記名冊方面,最大的困難是未必有很多長者知悉可以進行登記(心願),他們誤以為把意願告訴家人並知道就行了,所以如果他是從一個想法伸延到説出來,再去到寫下來,甚至用行動去表達自己的意願,相信就會令到他的心意得到圓滿。」
綠色殯葬是什麼?
綠色生活是未來的新方向。除了在日常生活可以環保和低碳,身後事也可以選擇綠的。
綠色殯葬是一種更環保、更可持續的骨灰處理方式,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讓逝者以自然的方式回歸大地。骨灰撒放在紀念花園或指定水域,以取代以往使用靈灰龕存放骨灰。生生不息、回歸自然,別具意義。相關申請程序亦很簡單,做到環保簡約、費用相宜,亦達「去者善終,留者善別」。
真實個案分享:三位老友記對綠色殯葬並不陌生
在綠蔭環繞、荷花相伴的鑽石山火葬場和紀念花園裏,幾位老友記毫不忌諱,笑談人生和死亡。
綠色殯葬原來並不陌生—Fanny認為隨著自己年紀漸長,還目睹許多同輩離世時帶給家人不少繁瑣問題,便打算要為自己以後的身後事作安排,亦導致她主動去了解綠色殯葬。
而老友記唐太道出自己從前因為做義工的原因四處奔走, 從而接觸到有東華三院等等不同地方都在進行綠色殯葬推廣,所以她都認識到綠色殯葬的理念。另一位老友記Victor也分享他早年已有綠色殯葬的意願,他認為現在網上有關綠色殯葬資訊都很豐富,對於它認識也比較深。
老友記們選擇綠色殯葬方式大不同
Fanny笑言因為喜歡植物,所以希望將來會撒灰於花園,不過她亦不介意將來有其他人幫她選擇在海上進行撒灰,因為她認為海給人一個遼闊而自由的感覺,同時海裡有很多生物,代表她的生命可以延續和循環。
唐太則分享她喜歡將骨灰灑落紀念花園的想法,她的子女都很喜歡綠色殯葬的形式,她自覺自己甚少特地抽空跟他們聊綠色殯葬,但有時飯聚亦會提及身後事的安排。
Victor相信,對於年輕一代來説,如何去尊重先人的遺願比較重要,譬如他選擇了綠色殯葬的話,後人應該遵從他的意思去安排。
綠色殯葬好處多多 讓老友記笑談生死觀
「我也參加過兩次朋友的綠色殯葬,」Fanny指這種新式做法不會為家人帶來沉重負擔,「如果和我的同輩,特別是子女移民了的朋友傾談,他們的反應是很接受。」
唐太也認同老友記的說法,「 我們和同輩談起生死這個話題,以前説起個個都説 『大吉利是!』現在就很開明,還會和你高談闊論。」
Fanny也進一步分享綠色殯葬好處是價錢相宜,減少財政負擔,「 很多時候,現在的人都以錢方面看;如果朋友從錢角度去看,我就跟他談錢,綠色殯葬是很便宜的,可以説是不用錢。」
Victor提出綠色殯葬還有一種好處,就是能在網上思念和表達對先人的愛,讓後人可以在「無盡思念」網站先人的專屬網頁去懷緬先人,「 它不但可以令到後人和先人做了一個互動的關係,互動的關係之中可以傳承下一代,甚至延至下幾代。」
最後Victor也希望其他老友記預早認識和準備身後事,「 我這個年紀都懂得上網。如果大家有時間可上有關綠色殯葬的網站看看;老人家如果想綠色殯葬的話,不妨與年青人開心見誠傾談。」
正所謂「身後事,自己話事。」—長者如果想知道更多綠色殯葬的資訊,可以不同渠道獲得相關的資訊,包括:
●綠色殯葬專題網站:提供紀念花園撒灰、海上撒灰,以及「無盡思念」的實務資訊,其中紀念花園更有短片及360度實境虛擬導覽,可以猶如親臨現場參觀。
●身後事安排專題網站:列明了後事安排的每一個步驟,鼓勵市民安排生前規劃。
●「人生學堂」推廣活動:可以讓一家人共同認識有關綠色殯葬服務和其他生前規劃資訊。
老友記生前與家人溝通越良好,身後安排便能更妥當。無論您身處何地,生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選擇綠色殯葬則能讓我們在最後的旅程中,與自然相連,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為後代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或許,您也能與身邊的人分享這些故事,讓更多家庭提前規劃,與所愛之人一起面對未來的每一步。讓我們共同在這個話題中找到平靜與力量,延續愛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