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主權到技術主權:大國會上演數字經濟「冷戰」嗎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9月29日在希臘表示歡迎其加入「清潔網絡」。稍早前,蓬佩奧已經稱美國將擴大對中國的「清潔網絡」計劃,對中國手機應用程序與雲端運算服務納入該計劃加以限制。
特朗普政府希望藉助「清潔網絡」在全球打壓中國,中國外長王毅在9月初提出了《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稱要打造各方普遍接受的全球數據安全規則。
中美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博弈已經形成了不同的思路。而事實上,對於數字經濟,中美歐此前都提出了相應的概念。
譬如歐洲議會7月14日發佈了《歐洲數字主權報吿》,提到了「數字主權」。早前的2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到了「技術主權」的概念。 法國總統馬克龍談及的「歐洲主權」構想中,除了「經濟主權」外,也包括「技術主權」。
201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首次明確「網絡空間主權」概念。之後,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了「尊重網絡主權」的說法。
更早前的2010年,美國商務部提到了「數字國家」(digital nation)的概念。
不論是歐洲的「技術主權」,中國的「網絡主權」,亦或是美國的「數字國家」說法,一個共同點就是賦予了數字經濟以實體國家的意義,技術或者是數據等都應當有「國境線」。
不過,各方因發展狀況不同,也呈現出不同的數字經濟規則。
以數據跨境傳輸為例,美國主張數據跨境自由傳輸,並堅決反對數字本地化;歐盟支持跨境自由傳輸,但政府要進行監管,保護數據和消費者隱私;中國則認為數據跨境自由傳輸應當由各國自行規定,要求實行數據的本土化。
在數字經濟治理尚未有形成共識和普遍規則之時,各國只能率先制定自己的規則,以搶佔話語權。說到底,這實質上是數字經濟秩序之爭。而在這場競爭中,歐盟一直採取被動應對的規管方案,遲遲無法與中美一般建立成體系的數字經濟產業,儼然正被中美拉開距離。
2018年,谷歌前CEO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便曾表示:「未來十年內,世界上將產生兩套截然不同的互聯網:一個由美國領導,另一個由中國領導」。我們也曾多次撰文表示,「開放的互聯網」終將是個浪漫的想象,中美博弈的下一階段前景,將會是兩套不同的技術及數字產業體系。
【TECH】世界將變成「一國一網」?開放的互聯網終只是浪漫想象?
各自的規則不同,拉鋸正在進行之中,任何一方都難以說服另一方,數字經濟也正朝着各方對立的方向發展。美國已開始拉攏盟友戰隊,希望建立自己陣營的局面開始呈現。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世界,然而,互聯網也正在被世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