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從關鍵字裏看中國:民眾的焦慮和無助感加劇
有沒有一個漢字或詞語,能概括過去一年的中國?上個週末新加坡揭曉年度漢字「災」後,我心血來潮地搜索中國的年度漢字,發現由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的「漢語盤點2024」,已在12月20日揭曉結果。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為陳婧。
揭曉儀式上,「智」當選年度國內字,「新質生產力」當選年度國內詞。活動還發佈了2024年度10大流行語,包括「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立德樹人」「巴黎奧運會」和「全球南方」等。
上述結果令一些中國網民感到難以信服。有網民在新聞評論區發問:「這些詞是在哪裡流行的,新聞聯播裏嗎?」還有人調侃:「原來年度字詞也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除了官方機構,一些社媒平台也在歲末盤點年度字詞。小紅書的年度關鍵詞是「抽象」,指年輕人以輕鬆、無釐頭的「抽象文化」,解構生活中面對的意外和困境。例如有人摔倒在地,選擇「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睡覺」;還有人發現學校水管爆裂後不是立即躲閃,而是張開雙臂迎接「洗禮」。
2024年,小紅書上和「抽象」相關的筆記超過1000萬條,「玩抽象」的評論數則超過1.6億條。
影片網站Bilibili公佈的年度彈幕則是「接」字。B站統計顯示,2024年全站用戶共累計發送「接」超576萬次。
根據B站解釋,當一個影片里有好事發生,例如考試上岸、入職升職、表白成功時,其他用戶就會紛紛發出「接」字彈幕,沾沾好運。例如,一個拍攝學霸查詢高考分數的影片里,滿屏都是「接接接」的彈幕,彷彿把影片當做網絡祈福殿。
微博選出的年度關鍵詞則是「鬆弛感」,包括對收到的工作短信「已讀亂回」,自駕堵在高速路上時下車遛狗等。據微博統計,過去一年有1.2億條貼文提及「鬆弛感」相關詞彙。
和「唱響光明論」的官方版本相比,社媒平台的年輕用戶通過年度關鍵詞展現出的,更多是一種逆來順受的無奈感。生活已經如此艱辛,索性鬆弛躺平、玩玩抽象。如何改變現狀?發個彈幕「接好運」吧。
此外,也有中國網民圍繞社會熱點來歸納年度字詞。有人說,山西警方通報女碩士走失事件時用的「收留」一詞令人印象深刻,也有人提議「遠洋捕撈」「油罐車」「夜騎開封」等新聞事件關鍵詞。
還有人認為,「歷史的垃圾時間」最能概括2024年。這一年中國經濟復蘇乏力、樓市持續疲弱、股市很長一段時間跌跌不休。「歷史的垃圾時間」在網上盛行一時,表達中國民眾在大環境下的個體無力感。
在《聯合早報》「字述一年」評選中,以大中華地區為主的海外讀者將「仇」字票選為年度漢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去年多起無差別襲擊事件凸顯的戾氣,以及給民眾留下的陰影。
珠海越野車撞人事件發生一個半月後,肇事者樊維秋上周被法院判處死刑。但這起導致35人死亡、43人受傷的駭人事件,至今還有不少疑點沒有解開,給當地居民造成的創傷也尚未癒合。
珠海車撞人35死|肇事司機判死刑 法院:社會危害極大,性質惡劣
家住珠海的朋友發來外出散步時拍到的照片:一所學校門前立著十多個黑黃相間的隔離墩,把校門圍得嚴嚴實實。朋友說,一年一度的珠海馬拉松在事件發生後取消,與此同時,城市裡增添了許多巨大的石墩。
端傳媒則引述受害者家屬說法稱,他們被要求不得聯繫其他受害者,不得接受媒體採訪,否則政府發放的撫卹金和後續賠償都會被撤回。
對新聞人而言,過去一年的中國,籠罩在一片沈悶之中。民眾被禁止與媒體交談,經濟師被刪號禁言,願意受訪的中國學者越來越少,互聯網上的中文內容也消失得越來越快。年初的「兩會」(全國人大與政協年會)上,連總理記者會這個少數可以直接觀察中國高層的窗口都被關閉。
沈悶的社會氛圍,或許緣於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以及由此導致的輿論管控收緊。而越收越窄的言論空間,是否又反過來打擊市場主體信心,使得社會情緒缺乏出口,助長戾氣擴散?
對於龐大而複雜的中國,或許難以用一個字詞精確概述過去一年的變化。但各種「關鍵詞」折射出的現實,是這一年里宏觀局勢不確定性增多,民眾的焦慮和無助感加劇,這些都是當局應該直面的問題。
到了年底,決策層會議終於承認中國經濟「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包括內需不足、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民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等,並強調要主動瞭解民眾和企業訴求,積極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希望高層的表態轉變,成為破解千頭萬緒難題的契機。期待新的一年,是打破沈悶、撥雲見日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