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千萬年薪挖AI天才 「95後」羅福莉憑什麼成焦點?
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曾說過,找人是創始人最重要的工作。為了在人工智能(AI)領域加緊布局,雷軍據傳親自挖人並重金聘用一名95後AI天才女子,此舉讓「羅福莉」這名字過去幾天在中國互聯網迅速傳開。
羅福莉是誰?據中國媒體報道,她出生在四川小城一個普通家庭,上大學前沒怎麼接觸過電腦,誤打誤撞進了北京師範大學電腦專業,因基礎太差,剛開始成績墊底。她靠著天賦和努力,很快躍升到前幾名,並保研進入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
2019年,還在北大讀研的羅福莉,在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國際會議ACL上發表八篇論文,其中兩篇一作,結果登上中國互聯網問答網站「知乎」熱搜。羅福莉當時在知乎回應說:「這次投稿ACL是我近一年的產出,所以我認為自己是付出了足夠的努力的,當然也可能也有運氣成分加持。」
北大碩士畢業後,羅福莉加入阿里達摩院機器智能實驗室,主導開發多語言預訓練模型VECO。 2022年,她加入幻方量化從事深度學習相關策略建模和演算法研究,後又到幻方量化旗下起步公司——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擔任深度學習研究員,參與研發大模型DeepSeek-V2。
DeepSeek被稱為「AI界拼多多」,它以較低成本開發出能比擬ChatGPT的大語言模型受到業界關注,今年5月發布了DeepSeek-V2後打響中國大模型價格戰,促使位元組跳動、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等大廠跟進。
小米在AI領域默默發力
在一些內地網民看來,雷軍重金挖角的消息有炒作之嫌,調侃雷軍果真為行銷大師。不過,平心而論,小米確實一直都在布局AI領域,之前看似低調,實際上一直都在默默發力。
2016年,小米成立AI實驗室並組建第一支視覺AI團隊,到2023年已經壯大到3000多人,逐步建立視覺、語音、聲學、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多模態等AI技術能力。
AI實驗室的大模型團隊自去年4月成立以來,已悄然壯大至1200餘人。
除了招募人才,小米據報正著手搭建自己的圖形處理器(GPU)萬卡集群,並在過去幾個月持續提升算力儲備,為大模型研發提供更充分的算力供給。
分析指出,雷軍認為小米在大模型領域發力太晚,於是親自出手把羅福莉挖來,她將供職於小米AI實驗室,領導大模型團隊。
對於小米這樣無論在手機還是造車上都講究性價比的公司而言,如何在燒錢的大模型業務中平衡成本與收益,無疑是雷軍考慮的核心問題。羅福莉會被雷軍看中,或許也是因為她擁有DeepSeek-V2的研發背景。
中國開發者女性佔少數
值得一提的是,羅福莉的性別與年齡也成為內地網民關注的焦點,她年近30歲還被外界貼上「少女」標籤引起爭議。有人對此感歎:「我很難理解,評論區的討論不是這個人厲害不厲害、雷軍挖對了挖錯了,而是能不能叫少女。」
不可否認的是,像羅福莉的女性開發者,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確實屬於少數群體。中國最大開發者技術社區CSDN今年3月發布的《2024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顯示,男性開發者在不同年齡層都佔絕大多數,像31歲到40歲開發者中,男性便佔近九成。
撇開女性開發者的身份,羅福莉若真如網傳獲得千萬元人民幣年薪,足以令其他95後望塵莫及。換算下來,她的月薪至少有83萬元(人民幣,下同),可以說是遠遠超過絕大多數同行。
據上述調查報告,內地多數開發者的月收入介於8000元至1萬7000元之間,他們佔整體的36%。
話雖如此,月入高於1萬7000元的開發者比率,從去年的27.7%升至34%,這是因為對於崗位技能要求更高的AI行業,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開發者收入的提升。
中國面對AI人才荒
隨著生成式AI的問世和迅猛發展,AI人才在中國大火之際,當地也正面對AI人才荒的難題。
麥肯錫公司此前發布的報告預計,2030年中國對熟練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六倍,達到600萬,而人才缺口可能多達400萬。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本月中發布的《2024年度人才遷徙報告》顯示,新經濟行業人才供需比逐年上升,從2022年的1.29升至去年的2.00,今年前10個月再度攀升至2.06,意味著求職競爭進一步加劇。
不過在新經濟行業中,AI相關職位成為最稀缺的領域,人才供需比不足1.0,雲計算、深度學習等技術職位甚至低至0.27,呈現「一人難求」的局面。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AI相關崗位在互聯網、電商、智能硬體和遊戲等多個行業的頭部公司中顯著緊缺。以阿里巴巴為例,處於緊缺的前10崗位中,六個均為AI相關崗位;小紅書處於緊缺的前10崗位中,有九個與AI相關。
報道也指出,這種緊缺現象不僅體現AI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和重要性,也揭示AI技術人才的培養和供給尚未完全跟上行業需求的步伐。
眼見AI人才在中國如此稀缺,又面對其他科技大廠的競爭,小米會砸重金挖角,無可厚非。除了看中羅福莉,想必雷軍也正在想方設法吸引及留住更多AI人才,以繼續站穩AI賽道。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