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語常會主席關注市民少用英語現象 指全面普教中需師資配合
教育局和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去年12月舉行「兩文三語運動」啟動禮,就為期5個月的一系列活動揭開序幕,目的在不同領域加強推廣兩文三語。語常會主席、前聖保羅男女中學校長陳黃麗娟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留意現時港人有減少使用英語現象,又建議劃區讓學生「捉錯字」。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資助教師報考普通話水平測試,她認為教師需具一定普通話能力以便帶學生北上認識國情,但不會強迫他們報考。就2008年起推行普教中至今,她認為不宜強迫學校推行,又指以非母語教學會限制思考能力,相信長遠目標如要全面推行,師資是最重要的條件。
去年12月推出為期五個月「兩文三語運動」
語常會在1996年成立,通過運用語文基金,資助推行不同措施提升本港兩文三語的能力,尤其針對學生和在職人士。語常會去年12月推出為期五個月的「兩文三語運動」,旨在帶出不論成長背景、族裔、職業,市民都要學好兩文三語,基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特點,更加把握香港自身及最大優勢的信息。
「兩文三語運動」在學校及社區舉辦不同活動,例如面向中、小學生及公眾人士創作中、英文對照微型故事,培養閱讀及寫作的興趣,以及普通話配音比賽;亦邀請大專院校非華語學生拍攝短片,以廣東話比較香港和家鄉的美食或旅遊景點,及非華語中小學生參加網上中文打卡活動」等。
路牌、指示牌頻現英文錯字 倡學生分區「捉錯字」
語常會主席陳黃麗娟接受《香港01》訪問時,被問及如何看現時港人的英語水平,她表示留意到市民有減少運用英語的現象,更多地上網、減少閱讀書籍,亦缺乏耐性,但未能就問題下定結論。
對於本港不時有路牌、指示牌出現英文錯字,如之前康文署露天廣場指示牌將「Piazza(露天廣場)」串成「Pizza(薄餅)」,陳黃麗娟提議可以劃定某一區域讓學生「捉錯字」,相信學生會覺得開心及好玩。
教師帶學生北上認識國情 需有一定普通話能力
自2008年起,語常會在中小學內開始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計劃(簡稱「普教中」),其中教師必須符合普通話教師口語的語文能力要求或考獲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乙等或以上的成績。陳黃麗娟提及去年施政報告,將透過語文基金資助中小學教師,不限所教科目,自願參加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一次,她認為教師應具有一定普通話能力,以便帶領學生了解國內發展。
被問及是否希望藉資助教師報考測試以推動普教中計劃,陳黃麗娟她表示大前提下希望提升港人的語文能力,及豐富學校的普通話語境,例如學校舉辦「普通話日」讓師生以普通話交流,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普通話能力,又或學校舉辦到內地學習活動,帶隊教師亦需足夠普通話能力。
至於應否強制教師報考普通話水平測試,「冇咁諗,正如我哋冇咁諗所有唔係教英文老師,一定要考英文基準試。」
非母語教學限制思考能力 不適宜強制普教教中
陳黃麗娟又提及曾有針對普教中是否能提升中文能力的研究,但未有明確結論證明兩者關係,反問「點解一定要普教中先?」故此,她認為不適宜強制學校去推行普教中,而是讓學校自主決定。
她解釋說,除非學生的家庭為普通話語境,否則會限制思考能力,「好細個嘅時候,如果佢唔係用普通話語境,佢會用廣東話去諗嘢,你如果用第二個語言,唔係母語,係咪佢嘅思考方面就冇咁自由、冇咁奔放?」
全面普教中可作為長遠目標
就全面地在香港推行普教中預計需時幾年,陳黃麗娟認同這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有相對應的條件才能推行,而師資是最重要的條件。根據語常委2008年研究,有利條件還包括學校管理層態度及策略、語言環境、學生的學習能力、課程、教學及教材安排,以及教與學的支援。她認為,普教中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行,例如初小先設普通話科目,其後於高小慢慢地引進以普通話教學的方式,及至中學推行普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