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公務員加薪不合理? 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薪酬趨勢調查報告於上周四(5月18日)公布,建議低、中及高層公務員分別加薪1.82%、2.44%及1.38%,隨後在社交網站專頁「公務員Secrets」,有留言批評今年加薪幅度比綜援低,可謂「賤過地底泥」。但這說法是否有足夠理據?兩者又是否有必要掛勾?

公務員加薪指標創近年新低只有1.38%至2.44%。(資料圖片)

若計算增薪點 公務員薪金加幅不低

近年來公務員年年加薪幾成定例,對所有受薪階層而言,工資無疑是加得愈多愈好,而公務員又名公僕,為市民服務,理應得到合理待遇。只是觀乎近年公務員獲得的加薪幅度,其實已不算差。于2015年宣布公務員分別加薪3.96%至4.62%,罕有地較指標高額外0.5個百分點;2016年則加薪3.08%至4.68%,同時高於市場加幅及3%的通脹。今年加幅比以往略低,隨即招致猛烈批評,那麼在加幅比跑贏市價的年頭,變相要納稅人「多付」公務員薪水,難道又對納稅人不公?

而且,將公務員薪酬加幅與綜援掛勾是否妥當,值得商榷,因兩者的本質不同。事實上,除了綜援外,政府還有林林總總的支出,例如教育、醫療等,各有實際需要,難以粗疏地比較加幅之多寡,在此邏輯下恐怕要將之劃一方能平衡各方利益,實在有點不切實際。再者,回顧2008至2017年10年間的公務員薪酬與綜援加幅,後者只有4年較前者高,政府不是對公務員存有「偏袒」了嗎?

更何況,公務員的加薪幅度,其實仍未計算其按年資計算的遞增薪點,除了一些已達「頂薪點」的資深公務員,普遍公務員每年實際加薪多少,除了薪酬趨勢指標外,更包括遞增薪點,故不少公務員薪水的真正加幅,其實高於薪酬趨勢指標的數值。

網民狠批公務員加薪幅度偏低。(Facebook 「公務員 Secrets」截圖)

「合約制非公務員」 待遇問題應正視

其實談到公職人員的薪酬水平,相比公務員,更值得社會關注的其實是一眾「合約制非公務員」(NCSC,Non-Civil Service Contract,俗稱「N仔」),他們同為政府工作,卻未有就此事發聲,原因是他們自始至終與加薪沾不上邊,但他們的利益值得社會關注。

教協調查推算,全港約有9,000名合約教師或教學助理,大部分被歸類「非教學人員」,薪酬待遇不受保障。(資料圖片)

政府於1999年開始實施此制度,原意為填補凍結聘請長俸制公務員空缺,但此舉能為政府在薪酬上節省不少開支,特別是當時政府財政相對緊張,有需要節約開支。只是,當年的折衷之道,卻漸漸變成常態。2015年就有任職法庭書記的譚志輝入稟申請司法覆核,他擔任該職位14年,先後3次未能循公務員招聘程序考入公務員編制,其表現卻被上司嘉許,續約多年,可是他離職時薪金僅17,000元,比公務員編制內的同一職位的30,000元低近半。此可見這制度造成的雙重不公,一方面同工不同酬,另一方面他們只能按既定合約支薪,從來不受惠於每年的薪酬檢討。

檢視「N仔」安排 爭取同工同酬

政府另一設立「N仔」的原因,是因應特殊項目開設短期職位,但根據其提供的資料,這似乎欠缺理據。根據立法會秘書處〈有關聘用非公務員合約僱員的情況的最新背景資料簡介〉,截至2015年6月30日,各部門聘用的全職非公務員合約僱員共有12036名,到底是否有如此龐大的需要,實在存有疑問。另外,連續服務 10 年或以上的「N仔」竟高達1598名(13.3%),意即內部不公情況非偶然發生。

一眾公僕在爭取更高加薪幅度、社會在討論公務員加薪是否合適的同時,又有多少人關心過一眾「N仔」的僱傭權益?再者,客觀而言,香港公務員的整體待遇其實頗具吸引力,這從每次公務員職位招聘都引來大量申請可窺一二,公務員實不宜輕言「賤過地底泥」,妄自菲薄。政府則應檢視「N仔」的待遇問題,特別是一些長期以合約聘用,而且其表現亦理想的「N仔」,應該更積極地將之轉職成為正式公務員,與其他從事同類工作的公樸,做到同工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