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問題恐將惡化下去
本周三(11月10日),美國公布了10月最新的物價數據,CPI高達6.2%,創下近30年內的新高。雖然美國通脹高企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這次卻連總統拜登也不得不開口承認,通脹的確太高,而扭轉當下通脹是政府的首要任務。
拜登此番講法,明顯跟月初開完議息會議的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有所不同。鮑威爾雖然承認通脹比想像中要持久及嚴重,不過卻仍堅持高通脹只是「暫時性」的,相信於明年最終會慢慢平伏下來。他又強調減少購債(taper)與加息之間沒必然關係,並認為加息要耐心。相對而言,拜登的講法就似乎比較強硬。雖然如此,但拜登所提出對應高通脹的政策——民主黨的基建法案,實際上卻很不可能解決通脹問題。
基建法案短期內會加劇通脹問題
在對應高通脹問題上,拜登稱民主黨提出的基建法案,將改善產品和供應的運輸,減少短缺和增加職位,將有助降低物價。如果法案真的能改善供應鏈的問題,也許在中、長線而言的確會起到一點平抑物價作用,但卻幾乎可以肯定它在短期內不單不能達到拜登所宣稱的平抑物價,相反更可能推升物價。
舉例來說,基建法案中的「購買美國貨法案」就指定聯邦政府購買興建基建的鋼材等都必須購自本土。然而,美國自產價格卻明顯比進口更貴,不然美國也不會一直在這些物品上有巨大的貿易赤字。特朗普執政時,大加鋼鋁關稅的確對美國鋼鋁製造業有部分幫助,但結果卻大大推升鋼鋁成本,對下游產業造成了很大壓力,甚至被一些企業批評為偏幫鋼鋁業,而現在拜登的「購買美國貨法案」與特朗普的鋼鋁關稅本質上沒有多少差異,幾年內很可能會推升基本物價水平。
再者,拜登強調基建法案可以創造多個就業機會,當中不乏時薪高達45美元的職位,比美國平均時薪高近一半,但美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其實是勞動力嚴重錯配,很多工人在新冠疫情後及高通脹情況下不願意出外工作,情願留家在中等待失業救濟,同時市場上又有大量低待遇空缺未獲填補。基建方案若再推出大量高薪職位,恐怕只會對低階服務業人手帶來更大競爭,迫令僱主提高薪金爭奪人手,最終難免又令通脹更進一步提升。
拜登是否無計可施?
平情而論,基建法案打破了以往經濟自由主義的框架限制,的確不無創新之處,然而這無法掩飾相關措施不能直接處理現在美國高通脹的問題。現時美國高通脹的成因非常複雜,有一部分是因為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破壞,有一部分是因為美國任意貨幣寬鬆所致,而基建法案對此兩點都稱不上是對症下藥。
由於供應鏈的結構極為複雜,這個問題向來是政府最難有所作為的地方。供應鏈的完善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這也是為何當初包括美國企業在內很多都反對與中國脫勾的原因。再加上,美國並不像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收復供應鏈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做起上來其實是困難重重。
貨幣政策雖然看上來較易受政府控制,不過拜登現時尚未有意對此作出太大改變。美國過去一直過於依賴貨幣寬鬆挽救經濟,至今已經接近積重難返。本來聯儲局近來便為加息問題苦悶,局方並非不知道通脹的嚴重程度,但又怕太快加息會整垮市場;此時拜登卻又聲稱不會影響聯儲局的決定,更可能只是想將難題推給聯儲局,企圖減少自己在這方面的責任。
歸根究柢,美國近來的政策沒有直接面對勞動市場低參與率的問題,這才是令到通脹率持續高企的主要原因。拜登政府雖然口中聲稱要扭轉高通脹問題,但現實上更加像是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