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正努力淡化經濟問題
本周三(3日),美國聯儲局召開會議決定由本月起開始「taper」(縮減購債),每月減少購買美國國債100億美元及美元按揭抵押證券50億美元。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會後表示,「taper」程度會按日後經濟實際運行情況而定,又指「taper」與加息並無直接關係,強調「現在不是加息的時候」。
不過,鮑威爾的鴿派發言似乎未能減低市場對加息的憂慮。CME「聯儲局觀察工具」利率期貨市場交易員對明年加息的預期並沒有太大改變,預期要到明年6月會加息0.25%的聲音才會超過不加息的意見。
聯儲局對通脹問題輕描淡寫
市場不買聯儲局的帳,主要是認為它低估了此時美國存在的經濟問題。聯儲局至今仍然將通脹視為「暫時性」問題,並且預計明年通脹將會受控,不過這番話在今年初早已講過,當時聯儲局也稱通脹很快受控,但事實是通脹「出乎意料」地從第二季一直持續至今。不管聯儲局真的低估了通脹問題,還是故意淡化其影響以穩住市場情緒,市場已經不再相信通脹會輕易過去的講法。
事實上現時的通脹可能是結構性的,情況亦比聯儲所講的要嚴重得多。最明顯的例子是勞動參與率至今仍低於疫情前水平。美國9月最新的非農失業率為4.8%,雖然比起去年8.1%的高峰已顯著回落,但仍然高於2019年的3.7%。另一方面,勞動參與率至9月仍只回復至61.6%,與2019年的63.1%的水平仍有斷崖式差距。
鮑威爾在講話中亦承認青壯年人群的勞動參與率遠低於疫情前,但他卻解釋此部分是反映了與疫情有關的護理需求和對病毒的持續擔憂,隨着疫情得到控制,預計勞動力供應會逐漸改善。然而,勞動參與率的下降其實未必會因疫情受控而消去,相反勞動參與率正與通脹水平形成一個互為因果的關係。通脹上升愈快,工人便愈認為薪酬難以追脹,就會變得不願工作、改拿失業救濟,這樣一來低階服務業更難招人手,自然被迫大幅增加薪酬,結果又會再度刺激通脹水平上升。
香港應準備面對經濟困難
加息壓力可能比聯儲局宣稱的大,更表示了局方根本正在淡化現實經濟問題。隨着美國即將陷入經濟困境,香港更應謹慎地評估今後的潛在風險。新冠疫情很有可能造就了史上最快及最短的一個經濟周期,由去年3至4月全球明顯陷入衰退起至今不過約18個月,但經濟似乎已經有見頂的跡象。然而,疫情事實上還未過去,實體經濟仍然未完全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以香港為例,GDP、零售銷貨額等數據雖然比起疫情時有所回升,失業率也有所下降,但卻仍未回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面對快速改變的經濟環境,政府也應該推出靈活的經濟政策,時刻準備為國際經濟環境的改變作出對應措施。尤其是在內地經濟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香港更應該加強與內地的經濟連繫,盡早通關,這樣更可有效地減低國際環境可能對香港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