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勞工假是社會應有責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目前香港約120萬打工仔依勞工假安排,假期較銀行假僱員少五天。統一兩種假期制度及劃一勞工權益為近年社會共識,特首林鄭月娥今年1月亦提出,增加勞工假期至與公眾假期一樣的日數。然而,周三(14日)勞工顧問委員會的會議中,資方仍反對盡快為勞工假僱員平權。

政府建議從2022年開始,由佛誕、聖誕到復活節,每兩年增加一日假期,直至2030年完成勞工假與銀行假劃一。勞顧會資方代表的憂慮主要有三。其一在於增加勞工假會令營商環境更加困難,尤其是目前的疫情已讓經濟下行,憂心增加勞工假會令僱主雪上加霜。其二認爲即使經濟環境好轉,香港亦可能勞動力緊缺,令僱主難以找到替工。其三則在於,僱主認爲目前香港12日的勞工假相比周圍經濟體已經不算低,找不到理由額外增加假期。

勞動節工聯會發起遊行,爭取立法規管超時補水、勞工假與銀行假看齊、政府代供強積金等議題。(盧翊銘攝)

休假與競爭力無必然關係

然而,這些「理由」並不站得住腳。政府報告指出,如全職僱員一年增加5日假期,僱主勞工成本增約0.77%,相對每年加薪3%至5%,影響非常有限。更何況增加假期,不一定會削弱競爭力。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對世界各國工時和經濟增長的趨勢對比可見,美國、英國,甚至日本與韓國都曾在工時減少後出現生產力上升。瑞士銀行《價格與收入》的2018報告也顯示,人均GDP最高的盧森堡平均每週工作時數只有34.8,人均GDP排名第二、第三的瑞士與挪威也分別只為34.9和34.2,顯示工時本來就與經濟產出不必然成正比。再者,增加勞工假或會刺激假期消費,休息也促進僱員身心健康,或能提升他們的效率,從而反讓生產力上升。

至於替工的問題,社會需要釋放更多的勞動力,而非壓榨現有打工仔。例如根據政府統計處2012年的調查,不少中年女性及五旬市民表示若機會合適,他們願意就業工作。政府和業界若能想辦法吸引到這批「非常規」勞動力投身勞動市場,才是緩解替工缺乏的根本,而不是壓榨現有員工。

藍領勞工假不應「低人一等」。(資料圖片)

基本權利不能只談錢、錢、錢

而所謂的香港現今勞工假福利已十分不錯,則更是以金錢掛帥,漠視社會價值的說法。在商業社會裡,人力資源固然是重要的生產資本,然而我們應先看到勞工作為「人」的權益和尊嚴,再談論其作為一種「資源」。劃一勞工假與公衆假期是為了勞工平等的權益,是為了體現一個社會尊重勞工作為人的文明。為什麼白領工作可以享有17日假期,而藍領勞工不配得?這是因為他們更弱勢,更容易被資本壓榨為「勞動工具」嗎?

勞顧會中的資方不肯為勞工平權,或許是意料中事,政府應更積極地負上責任,包括由政府外判員工、資助機構、學校校工等職業帶頭做起,劃一勞工假與公衆假期。而且,政府提出的十年方案本來已過於保守,向資方傾斜,而要勞工再承受不公平待遇多十年。特首林鄭月娥這樣還算得上為官為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