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葛珮帆也支持海水化淡、減東江水依賴 還有多少人反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支持香港興建海水化淡廠。要留意一點,她並非在剛剛探訪以色列後才「轉軚」。如果要點出她的立場變化,那就是愈來愈認同香港食水自主。連她的立場愈趨堅定,政府更應義無反顧,減購東江水,發展多元供水策略。

葛珮帆倡減少依賴東江水:葛珮帆亦有參觀聖城耶路撒冷,及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葛珮帆Facebook)

葛珮帆日前遠赴以色利考察海水化淡廠,在 facebook 貼文讚賞其化淡能力之外,順帶支持香港興建海水化淡廠。她的理由有三:廣東省水資源緊張,香港應減低依賴東江水源;二、香港供水要穩妥;三、市民未來不用捱貴水。

帖文一出,網民即刻翻舊帳,指葛珮帆昔日反對東江水按量收費,支持統包總額,撰文指香港在「能源至食物食水各方面都倚賴國家支持,根本不能與國家的治理體系分離」,又反對「內地政府刻意高價賣水給香港」一說。因此,以色利之行的感悟,猶如打倒昨日的我。

平情而論,她並非此刻才支持興建海水化淡廠。這立場既在去年五、六月的議員辯論表述,也緊跟民建聯去年訂下的建議。事實上,外界更應注意民建聯在這幾年轉變了立場。2012年,立法會發展事務會曾經討論興建海水化淡廠,時任議員張學明稱,民建聯對建議有保留,原因之一是東江水是穩定供水來源。幾年間,民建聯由保留到支持興建化淡廠,葛珮帆則說得更硬。

葛珮帆倡減少依賴東江水:葛珮帆(左)日前獲香港以色列商會特別安排,到全球最大的海水化淡廠、以色列索萊克水廠考察。(葛珮帆提供)
+6

「01觀點」支持香港興建海水化淡廠,也認同不能倚重東江水源。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於 2015 年預測,東江流域水量未來 50 年會進一步減少 24%,顯示東江水絕非取之不竭。反而,建廠有助粵港互動,避免在缺水時爭奪水源,「為水失義」。那邊廂,港方毋須大肆歌頌粵方的付出,因為粵方收足水價有餘,並大幅超越深圳和東莞,而統包總額安的確出現供水過盛浪費的後果。再者,若果購水價繼續上升,而化淡成本繼續下降,日後購水有機會較貴,不符成本效益。

供水要自主,除了爭取多元水源,更要提防供水服務由私人壟斷。參考新加坡私營海水化淡廠出現財政營運問題,政府應放棄邀請私人企業營運化淡廠,由水務署擔起責任。另一方面,政府要小心處理營運海水化淡時的能源投入及淤泥處理。

政府計劃引入將軍澳廠房附近堆填區的沼氣發電,減少電力所需。大量耗能一直是海水化淡的痛點,新加坡不斷加大海水化淡佔總體食水比例,該國試用新式脫鹽技術,用電流把鹽和其他礦物質與海水分離。預計可減低耗電量。至於運作而每年產生 60 萬公噸的淤泥,廠房會轉化為生物燃氣,反過來提供電力。政府和化淡廠透過不斷尋求節能和自給自足,減低長遠電力負擔。希望香港政府也多加留意,在着重生產化淡水之餘,也要留意整條生產鏈,減少破壞生態。

坊間批評立法會議員可以「放暑假」,弄得議案未能如期修訂和表決。休會期的長短可以斟酌,而且行政機關有份決定何時開展新會期,不全是立法會說了算。其實,不少議員藉休會時間到外地考察,汲取經驗。如果一眾議員要捍衛「悠長假期」,他們必須把考察成果化為政策倡議,提升議政水平。葛議員可以做個好榜樣,向公眾分享更多洞見,向水務署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