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萬外傭?】政府預計外傭數目續升 須妥善安排假日聚集空間
黃子華在1994年的棟篤笑《末世財神》,其中一幕關於菲律賓。他問觀眾,在周日,哪兒最多菲律賓人?一位觀眾答皇后像廣場,後來其他觀眾糾正是菲律賓。這個笑話,足以反映本地外傭眾多,已非今日始。
三十年後,政府估計香港有六十萬名外傭。她們擔起照顧本地家庭的工作,但政府有否理會她們的閒暇生活?如何方便她們假日相聚,同時減少與本地人衝突?政府應該及早規劃。
估計卅年後有60萬外傭 局長稱假日聚集不可「自然」解決
今天,外傭數目增至38萬人。沒有菲傭,理論上也可以找聘請其他地方的傭工。本月初,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撰文,稱估計未來30年,香港的外傭數目會增加至60萬人。局長稱政府已經着力加強保障在港外傭權益,尤其是提升濫收求職外傭佣金及違反職業介紹所實務守則的刑罰。
局長去年也提及,政府必須探討如何方便外傭假日消閒聚集,並明言這「不是可以讓其『自然』發展便可以解決的社區問題」。早前,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擔憂街頭、行人天橋、天橋底和公園等地方在假日被佔用,後指外傭值得有更好的地方坐。
高官着緊此事,值得肯定。30萬人、60萬人是個大數目,政府難以找到不妨礙其他社群生活的地方,而且,她們在港打工生活,合法居留,無必要煞有介事互相區隔。這需要政府部門和私人地方管理者合作,活用現有設施,做好假日聚會事前及善後準備。
外傭中心乏問津 政府公園應設更多有蓋休憩處
政府早年劃出遮打道行人專用區給傭工聚首,在1994年推出外傭中心,安排永久場所及六間學校於周末借出校舍給外傭舉辦活動。不過,因為位置隔涉,加上部份學校不會借出場地,街頭、天橋聚集是她們最方便直接的選項。
當然,我們不能抹殺部份港人不滿外傭假日佔去通道。在新市鎮或者公共屋邨,政府的公園可以設立更多有蓋休憩處,並於假日略為放寬使用條件,兼且設立回收箱處置垃圾。這可鼓勵外傭使用公園,騰出天橋等通道給一般行人。
在缺乏聚集設施的鬧市,或者私人地方。問題就更複雜。「01社區」曾經訪問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指有屋苑管理處禁止外傭使用花園或泳池,公共空間有名無實。至於鬧市,容讓人群安坐相聚的空間本來有限。再者,在銅鑼灣、中環、旺角等外傭聚集熱門地,附近有不少食肆、找換店和託運店,形成社區。若強迫外傭周日遷移至公園,短期內一定招來外傭反彈。旺角行人專用區將被取消,政府在此時不大機會另設專用區。在物色更佳聚集地點前,港人和外傭暫時要多加忍讓,免生爭執。
尋找解決之道 先由了解外傭群體入手
其實,本地人認為外傭假日聚集滋擾,部份原因是出自不了解外傭社交習慣和想法。假若有更多深入接觸,芥蒂會消減,願意一起尋找共處之道。外傭團體及其他民間團體,還可以多做一步,多做社區共融的活動。台北的例子可供參考。
台灣現時有逾60萬名外傭和外勞,每逢周日,千計移工聚集在台北車站。2013年,有檢察官忍受不了車站「被外勞攻陷」,直斥「政府再不處理,不僅有礙觀瞻,也會出亂子」。兩年後的開齋節,更有五萬移工齊集車站慶祝,網民針鋒相對,爭論不休。後來有非政府組織替移工寫故事,辦移工圖書館等,希望更多民眾。台北車站也增派義工和站務人員維持秩序,管理人流。車站在2015年初增設穆斯林祈禱室,是踏出族群融和的重要一步。近一兩年,台北車站的爭論漸漸緩和下來。
在七月中,有本地外傭工會舉辦「姐姐帶你遊中環!」的導賞團,外傭一邊帶參加者遊覽常到的環球大廈、遮打道行人專用區、大會堂外,一邊聆聽外傭故事,了解她們來港原因,相聚經歷等。活動規模雖小,意義很大,因為這可加強本地和外傭群體的理解和尊重,解決爭議也可實是求是。
最有效解決外傭聚集問題,最根本方法,是家人擔起親職責任,減少外求。明顯地,在可見將來,除非機械人大幅普及,否則難以成事。既然外傭是香港必不可少的成員,香港有責任安排她們的休息需要。誠然,政府也在苦惱覓地建屋,為外傭覓休息空間,可謂難上加難。在積極替她們找辦法之際,勞福局局長應否與政府部門及私人管理者商討,在假日略為放鬆街道規管,同時勸導外傭守規,讓所有人歡渡閒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