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司機扣分制打擊害群之馬 改善服務質素 還需制止炒賣的士牌
為加強打擊的士司機違規行為,提升服務質素,政府計劃推行一連串改革。當中,設立司機扣分制最受爭議。不少業界代表批評扣分制對司機過分嚴苛,且有含糊之處,司機容易誤墮法網。司機行為態度屢招投訴,收緊規管無可厚非。然而,政府不能把問題輕易訴諸從業員操守,隱藏更根本的牌照制度。假若解決的士牌炒賣的問題,防止少數牌主把持牌照,榨取司機收入,那麼,司機便有較少動機欺騙乘客斂財,重拾市民信心。
本周三(7月18日),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就提升的士服務質素和經營環境,徵詢議員意見,預計於明年正式提上議會。這些建議包括更新的士服務標準及指引,提供培訓課程,改善投訴機制,安裝閉路電視系統,以及最受爭議的司機扣分制和兩級刑罰。
就濫收車資、拒載、兜路、兜客及毀損、損壞及更改的士計程錶等較嚴重的違規行為,重犯者的罰則更重,最高為罰款2.5萬元及監禁一年。不論初犯還是重犯,司機也會被扣分,一如違例駕駛記分制度般,扣滿分則要被「釘牌」三至六個月。
有業界代表反對扣分制,乘客投訴將會變本加厲,又指建議存有灰色地帶,司機壓力倍增,減低新人入行意欲。
的士司機的確面對車租過高等問題,收入微薄。但的士業界不能否認,市民投訴的士服務的宗數,長期較其他交通公共工具高,當中主要涉及舉止無禮和不守規矩、拒載及兜路。即使撇開個人投訴,警方在2013至2017年平均提出約1,200宗與的士罪行相關的檢控個案,平均每天三宗。
就以今年為例,有司機被控濫收車資,例如機場去紅磡收1,980元,機場去沙田收1,700元,另有不少警察「放蛇」例子等待判決。至於拒載、車資爭拗等更加不計其數。即使現有法例能夠懲治害群之馬,但犯法司機不絕,政府需要另覓措施加強阻嚇力。
有業界代表在媒體回應,新例容易令司機誤墮法網,例如司機沒有足夠零錢找贖,擔心「收多五毫子係咪濫收車資呢?」,又如路面狀況變化而改路程會否等同「兜路」,云云。
觀乎有扣分制的新加坡,法例訂明多收指定車資至少20新幣會被扣21分,少於20新幣則被扣12分。政府應與業界商討,訂定何謂濫收,有例可循。另外,現時網上地圖方便易用,乘客司機可以比較路程長短,是否直接,有爭拗時也有多點證據。
扣分制有助司機警惕行為。《01周報》曾深入探討的士業界問題,認為違法司機禁之不絕,關鍵因素是的士牌照成炒賣工具,少數牌主收取高昂的車租。根據的士聯合交易所資料,現時市區的士牌價高達624萬元。租車司機要兼顧租金、養車費用,淨收入只有約1.7萬元,僅佔營運收入五成多,相比車主司機和出租車主六成多至七成的比例,明顯較低。收入不能成為吸引新血的誘因,另一方面,部份司機會想辦法爭取收入,不惜挑客、兜路、濫收車資,摧毀了的士業形象。市民不願受屈,轉移乘搭網約車,倒過來拖累了的士生意,也導致的士司機與 Uber 司機互鬥的局面。
由此可見,政府必須重塑的士行業的利益格局。全面收回的士牌照,牽涉千億元公帑,難以成事。政府早前落實推出 600 個有年期限制的「優質的士」,望能透過增大供應,降低的士牌照的價值,只是聊勝於無。過去,交通諮詢委員會曾經提出,政府可考慮再增加新牌,新投標者只准申請一個牌照,牌照有限期兼且有轉讓限制等。現在能否舊事重提,重新討論?
同時,面對網約車的龐大需求,「01倡議」曾提出,政府可否有條件放寬,例如司機要符合相當入職條件,司機和乘客受保險保障,網約車牌照同樣設有限期,甚至由政府成立網約車公司。
政府忌憚觸碰的士業界利益鏈,恐怕反對力量動搖社會安寧,但忌憚的後果是維護了小撮既得利益者權力,徒添民間的內鬥。只要停止的士牌炒賣投機之風,司機不再為生計欺騙乘客斂財,整個行業就能回到正軌,市民也會樂意乘搭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