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田灣】漁農署管治郊野公園乏力 推綠色旅遊須確保可持續發展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五一黃金周昨日開始,不少內地客選擇到香港郊野公園營地紮營,如西貢西灣及鹹田灣,有香港露營旅行團以「抓海膽、砸生蠔、捉螃蟹」招徠。須知現時訪港的內地旅客需求趨多元,本地遊客也有增加趨勢,政府須重新定義「綠色旅遊」,回應旅客需求。政府要推動「綠色旅遊」之先,必須做好保護郊野公園生態的措施,確保擬發展的地方符合可持續發展條件,加強郊野公園執法。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所指,綠色旅遊又稱可持續或永續旅遊,旨在將旅遊對環境和當地文化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令後代可繼續享用;同時亦對當地社區有益,增加當地人的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

有食環署職員指鹹田灣公廁的垃圾已不算多。 (賴俊傑攝)

推廣綠色旅遊須認清市場需要

香港境內 1,108 平方公里的土地有約四分之三是郊野,包括 24 個郊野公園和 22 個特別地區。近年,政府擬發展綠色旅遊,在2018年財政預算案中公布,將注資三億九千六百萬元至旅遊業界,當中包括推廣綠色旅遊。

鹹田灣公廁外的洗手盆充斥垃圾。 (賴俊傑攝)

現時內地旅客的旅遊習慣有所改變,漸趨多元化,不僅來港購物消費,還會參加綠色旅遊。按上月的訪港旅客數據,內地旅客佔全部旅客的73%,與去年同期的數據相若。政府一直所發展的綠色旅遊項目性質以「一日遊」為主,與現時內地旅客的需求並不相配。根據旅發局網頁,現時香港推廣的綠色旅遊只有三項──西貢地質公園遊、中華白海豚觀察之旅及東北地質深度遊,只提供一日遊選項。反觀近日有內地旅遊網站舉辦為期數天的露營團,地點為香港受歡迎的郊野公園和沙灘,吸引大批內地旅客參加;西灣村村長黎恩指出,近年(特別是內地長假期)多了很多內地人到西灣及鹹田灣露營、行山。可見,這類型的「綠色旅遊」並非個別事件,而是有內地旅行網站、旅行社有系統地組織旅遊團到訪,政府須正視這個現象。

除了內地旅客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外國旅客會專程到香港遠足。早前,有台灣人用了八年的時間,走遍香港各個郊野公園,撰成書籍,向讀者介紹香港的山野。比起「一日遊」的官方綠色旅遊項目,去郊野公園遠足和到沙灘露營較受遊客歡迎。政府要反思,現時政策涵蓋的「綠色旅遊」政策是否滿足到旅客的需要、是否能夠針對市場需求。

先制定保護措施 後開發綠色景點

半年前,商經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會改善有關的交通配套,例如陸上交通連接及海上街渡服務;提升景點的設施,包括指示牌、地圖牌、景點資料牌、流動厠所、飲水機等。他又提到會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為鄉郊長遠的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專屬而綜合的機制和資源;但卻忽略如何保護現有的郊野公園。

鹹田灣營地雖已人去樓空,但公廁外遺下大量垃圾。 (賴俊傑攝)

根據漁護署統計,在過去十年,郊野公園的遊客增加了,垃圾量也由2,900公噸增加至3,400公噸,增幅達17.2%;2013年10月的審計報告也曾經指出,每名遊客產生的垃圾量有增無減。垃圾量增加揭示漁護署宣傳教育成效不彰和執法不力的問題,例如漁護署早前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移除所有行山徑的垃圾桶,但上星期有傷健人士機構舉辦賽事後,安排義工去清理場地燒烤爐和路上的垃圾,共清走30袋垃圾。

在宣傳教育方面,漁護署會透過舉辦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計劃,提升市民對愛護自然環境的意識。漁護署在2013年的審計報告中亦承認,雖然署方在電台和電視台播放宣傳片推廣減廢,但並非針對郊野公園清潔為題。經過五年,情況沒有改善,即使署方有加強宣傳,但效果不符預期。立法會文件顯示,2016年的總參加人數只有351,440人,較2015年的365,800人少了近4%,但開支卻多了840萬,垃圾量一直高於數年前的數字,只是去年有輕微回落。

+13

在巡邏和執法方面,審計署曾跟隨漁護署職員巡邏郊野公園,發現職員途經15幅土地,卻略過巡視其中12幅,過門不入,其巡邏次數未達標的路線更超過七成,違反漁護署指引。此外,巡邏路線長度由2.4公里至10.8公里不等,所需時間亦由1.4小時至5小時不等,但選定的巡邏每次只由兩名職員負責執行,若巡邏路線較長,單靠兩人巡邏難以有效地執法。在一些熱門的郊遊和露營地點,如鹹田灣、塔門等,只靠例行巡邏是不夠的,漁護署須增加巡邏之餘,還要思考會否派員長駐該地,以加強管理和執法。

如上述提到,綠色旅遊旨在將旅遊對環境影響減至最低,然而,觀乎現時情況,政府保護鄉郊的措施明顯不足,遊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處可見,遑論發展綠色旅遊。政府須解決現有的問題,落實措施遏止各種破壞郊野公園行為,加強宣傳、教育和執法,方能發展綠色旅遊;若政府忽略保育現有的郊野公園,恐怕難以說服市民其有能力發展綠色旅遊。

+4